长沙经开区:对企业要从“政府治理”向“社会共治”转变

02.04.2015  11:43

现在,长沙经开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先导区,只要抓住机遇,创新社会发展,未来就有可能成为引领中部乃至中国社会和谐的示范区。刘晓东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4月2日讯 2015年,中国多项改革都按下了快进键,新常态下经济在换挡减速,改革反而要快马加鞭。在长沙经开区有识之士看来,经济新常态下,要建立“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政商关系,政府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企业为主体,服务为核心”的理念,让企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全民参与转变

  目前,经济开发区正处于发展驱动机制从追求纯经济利益向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一体化转型;发展的形象从注重城市外在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型;发展目标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走向以人为本的社会综合发展的阶段。而未来,开发区人口会迅速增长,这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早图社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

  为此,开发区应该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开发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体制与制度建设:要积极建设城乡管理、劳动就业、工资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社会结构建设: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管理建设: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组织建设:民间组织发展,培育公民社会。

  其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则是形成更为良好的人口环境和社会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走向社会和谐。

  那么首先,开发区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我认为,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发区有几个路径可供选择。在理念创新上,开发区管委会要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服务”。重视不同社会主体的作用,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全民参与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服务”转变,建立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在发展方式上,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从“单向约束”向“互动管理”转变。工作更加主动,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未雨绸缪,关口前移。工作的手段应更多样,综合行政手段、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在制度系统建设上,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现在,长沙经开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先导区,只要抓住机遇,创新社会发展,未来就有可能成为引领中部乃至中国社会和谐的示范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张耀军

   以信用促融资 以融资促发展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简政放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时所作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要放权,对企业要从“政府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变,企业要从只对政府负责向对国家、社会、商业伙伴、消费者多元责任转变。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按照对市场各方负责,按市场规则运行,显得尤为迫切。

  人有“人品”,企业有“企德”,企业的信用就是企业的“画像”。企业惜名声而讲信誉,重质量,有社会责任;政府勤监管,奖惩分明;商业伙伴重利益,竞争有序,;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的商品及优质的服务,用钞票投票;社会舆论倡导诚信,鞭挞失信,激恶扬善,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在给企业“画像”。企业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企业信用是企业的命脉,政府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既是转变和完善监管方式的需要,也是新常态下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日前,以成熟的、经市场经济体检验的、第三方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来评价企业,在此基础上,政府帮助企业以信用融资,从而带动发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加快企业信用建设的得力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带头采信信用报告,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奖惩,促进企业运用信用融资,多用“贴息”,作好导向;企业因有“利好”政策,必然重视自身信用建设,一步步向讲质量、讲诚信等等更好方向发展。这对社会经济全面向好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长沙经开区工商分局局长 宋登红

   发展绿色建筑,节约生态资源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建议应从市场引导、技术标准、试点推广等方面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筑工业化的全面、迅速推进。

  1、市场引导。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宾馆、车站、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应该规定须采用建筑工业化的成套技术,建成绿色建筑。不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工业化技术的规划不予立项批准、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也要严格把关。

  2、加强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推动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的研究和统一,提高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特别要推广混凝土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门窗遮阳一体化等建筑体系。

  3、大力开展装配式建筑的示范试点工作。任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都要先行试点。可以规定先从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先行试点,明确规定单体建筑的预制件装配率和成片区建筑的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的采用率。还可规定15层以下的建筑可试点采用全装配式的成套技术等。

  4、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引导市场消费。对采用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达到国家绿色星级标准的建筑,政府可以从财政、税收、规费、定额等方面给予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等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湘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为军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