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常德粮食生产方式有四大转变
从近日召开的常德粮食、蔬菜生产会议上获悉,2015年,常德粮食生产,在发展方式上有四大转变。
生产形式由分散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对其用于晾晒、烘干、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在流转过程中,要避免“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推行合作股份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粮食生产经营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粮食领域公益性服务。今年要新增30亩以上种粮大户2000个、家庭农场60个、合作社60家。
生产行为由自由型向标准化转变。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基地、湘米产业基地以及各级各相关部门创办的各类示范基地,都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切实在生产环节把好稻米质量安全关。今年,全市水稻标准化覆盖率要达80%。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所有品牌稻米在生产、加工、储藏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标准。突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切断污染源,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加大粮食质量抽检力度,提高检测频次,扩大检测范围,确保不发生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
生产过程由人力畜力为主向全程机械化转变。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粮食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要在普及机耕机收的基础上,主攻水稻机插环节,力争今年水稻机插秧面积突破130万亩。
生产环节由单一田间生产向产加销并重产业化开发转变。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在生态较好地区适度发展高档优质米,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粮食生产,继续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坚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开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链条,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常德粮食品牌,全面提高粮食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