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高校内现1.5亿年前大树 外形酷似石雕

21.01.2016  15:24

  【解说】在湖南一高校校园内,矗立着几株外形看上去酷似石雕艺术品的大树干。它们高数米,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住。尽管平日里并不打眼,但它们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大树,只不过是生活在1.5亿年以前,后来经地壳运动被掩埋在地下成了树化石。

  【解说】1月20日,记者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校园里看到,“大树”的躯干已与石头无异,外层上印着树皮的轮廓,一株“大树”的腰部还能清晰看见断掉树枝的年轮。

  【解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曹福祥向记者介绍,像这样的树化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十几株,主要是在云南和新疆这两处地方发现的。树化石又叫硅化木,它需要埋在地底经过几千万甚至上亿年才能形成,通过测定碳同位素的衰变就可以判定出它的具体年龄。

  【同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曹福祥)

  树化石可以说是我们研究人类,气候变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特别是硅化木在地质运动上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像我们在缅甸买过来的硅化木,主要就是印度板块撞击,我们大陆喜马拉雅(山脉)以后,把树埋在地下去了,经过跟矿物质的交换以后,就变成化石一样的就硅化了。

  【解说】曹福祥说,树化石不仅可以对植物追本溯源,还能通过它的年龄判定地壳运动和现在大陆板块形成的具体年代。与煤不同,树化石需要在有氧环境中才能形成,因此并不常见。

  【同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曹福祥)

  煤的形成是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而树化石是在有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煤就是植物埋到地底下去以后,由于是厌氧环境它就碳化。而树化石不是,它是在地下埋在深层以后,但是它还是有一定气体 水分的交换。

  (记者 徐志雄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