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健康优先 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詹鸣
【编者按】11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同志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奋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詹鸣作为党代会代表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参加省十一次党代会,并提交了《关于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代表提案。今日詹鸣同志专门撰文,解读全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相关健康方面的精神。
杜家毫书记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奋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段表述,对未来五年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战略定位、核心任务和重点环节作了精准的顶层设计,我们要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健康湖南的建设步伐,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以人口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一、坚持战略定位,把优先发展的理念树牢
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完全正确的战略选择。
(1)从健康与小康的关系看,人民健康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有3大核心指标,反映健康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位列第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省党代会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要实现这个新愿景,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既是建设富饶美丽新湖南的战略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从需求与供给的现状看,人民健康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目前我省的卫生与健康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分别为40.8%、15.9%。资源要素结构失衡,全省床护比为1:0.38,医护比为1:0.99。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服务设施和条件需要持续改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健康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
(3)从改革与发展的难度看,人民健康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步入攻坚期,湖南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难度大,发展的压力也大。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也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卫生与健康事业要实现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更要依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
二、完成核心任务,把五大基本制度建好
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我省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应加速推进。
一是加速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按照以病种为导向的思路,细化医院功能定位,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外病种的占比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医保报销政策相衔接;优化临床路径管理,从严控制“大处方”、“大检查”和“乱收费”;完善医保报销政策,加大差异化报销的力度,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规范双向转诊程序,制定完善双向转诊标准、转诊程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同时,有序推进家庭签约医生、医师多点执业和远程诊疗制度,多措并举把双向转诊这一最基本、最急需、最见效的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起来,执行到位。
二是加速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理顺政府办医体制,实行管办分开;优化医院运行方式,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医院高效运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公立医院由“以药补医”转变为“以医强医”,长期坚持药品零差率,尊重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充分实现医院收入结构的“腾笼换鸟”;医务人员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全面推行编制备案制,逐步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薪酬分配由“朦胧薪酬”转变成“阳光薪酬”,逐步建立起与医疗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加速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要整合并运行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保险保大病、商业保险作补充、保障政策相衔接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起功能清晰、公平可及、安全高效、收支平衡的医保制度体系。
四是加速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推进省级跟标采购、集中带量采购、全额网上采购和药物流通“两票制”,让药品和医疗器械从企业到医院走最短的流通路线,净化医疗流通领域的生态环境。
五是加速完善综合监管制度。政府要履行监管职责,重点对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医保基金、药品流通、医疗费用、财务运行、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有效监督,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
三、抓住重点环节,把医疗卫生基础夯实
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做强县级公立医院,以创建县域三级医院为抓手,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县域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管理一体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优质医生和承接分级诊疗的能力;二要做精乡级卫生院,重点提升中心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的区域医疗中心;三要做实村级卫生室。村村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每个社区有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好城市居民15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
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以用活用实用好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为核心,把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到位。一是专职人员到位,县、乡、村三级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要配齐配强,不留空档。二是专项资金到位,确保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按人均45元标准投入的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监管,严防严查严处“雁过拔毛”行为。三是专业服务到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2类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医疗卫生专职人员要认真履职,做到不漏项目,不漏区域,不漏对象。四是专责考核到位,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逐级传导工作责任和压力到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考核到位,绩效挂钩,不留断层和死角。
在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方面:对近年来经常威胁我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要落实早防早控、严防严控、联防联控、常防常控的措施,着力阻断传染源,尽力控制传染面,努力降低传染风险,切实保护群众健康。
四、着眼均衡发展,把人口自然结构调优
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是严格控制多孩生育,重点优化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采取医养结合等综合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继续严格守住“三条底线”。一是守住制度底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二是守住目标底线,确保违法生育不能失控,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逐步优化人口自然结构;三是守住工作底线,该管的要管到位,该奖的要奖到位,该扶的要扶到位,该惩的要惩到位,严防工作松劲滑坡。
稳定优化守底线的工作网络和队伍。市、县、乡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服务机构要整合资源、融合队伍,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乡镇(街道)计生办应整合职能改设为卫生计生办公室,按照人口规模和工作水平合理配置专职人员。村(居)委会应配齐配强村专干,将工作重心实实在在地下沉到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作用,将政府转变职能后的一些可以由计划生育协会承担又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委托给计划生育协会做,逐步适应和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型发展。
改革完善守底线的考核评价制度。着力对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适应性变革,由目标管理逐步转向绩效管理,由全面考核逐步转向重点考核,由直接考核逐步转向间接考核,由越级考核逐步转向分级考核,简化样本、简化项目、简化程序,引导基层抓实基础工作,力除弄虚作假的机制性诱因,切实提高考核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通过积极推进健康湖南建设,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内,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