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确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提醒:不要见码就扫
二维码支付早已深入大街小巷。(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意味着在2014年被叫停以来,官方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事实上,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相关业务一直以来并没有停止,如今二维码支付已经深入大街小巷各类商超,工商银行也于7月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二维码支付重新开闸,上演“王者归来”,支付江湖会有一场“地震”?
裸奔两年多终于熬出头
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对于二维码支付被叫停,当时央行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目前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年央行的“暂停”并非叫停和取消。事实上,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相关业务一直以来并没有停止,近年来,随着支付技术提升、账户实名制落实等,重启二维码支付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而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支付清算协会、银联发送的《关于二维码支付监管原则及要求的告知函》也表示,线下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具有进入门槛低、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对传统POS收银成本敏感的小商户的日常小额交易,是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
早已深入大街小巷
去超市买东西、在商场购物……不带钱不带卡,只带手机就可以了?是的,不用付现,不用刷卡,更不用签字,只要掏出手机,扫个二维码付款,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4日,记者就体验了一下二维码支付。
早上8点半,在一个小型商超买了一瓶牛奶、一个面包,付款时,收银员拿出扫描枪扫了一下记者的支付宝付款二维码,输入密码,几秒钟支付就完成了。
中午午餐,在一间并不知名的小餐馆,记者点了一个套餐,扫一下店家放置于收银台的二维码,输入金额,同样几秒钟后支付完成。
记者走访发现,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二维码支付,早已经深入长沙的大街小巷。从家乐福、家润多等大商超到街边的便利店,再到饮品店、水果摊、服装店等,不少以“快销”为主的零售店面都开通了二维码支付渠道。
即使在一些路边摊和夜间的移动大排档,都可以使用二维码支付。
“不用担心假币,也不用费劲找零,用手机扫描一下就能完成支付。”多名收银员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扫码支付在缩短消费者排队结账的同时也提升了结账效率。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年轻消费者的手机里至少安装着两款第三方支付软件,他们表示更愿意尝试新的支付方式,因为简单、方便。
银行系二维码支付安全性更高
二维码支付已经深入渗透到各个应用场景,作为一直以来主导支付市场的银行业,当然不甘落后。
7月15日,工行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通过“扫一扫”即可覆盖线上线下和O2O支付全场景,成为国内首家拥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其他银行虽没有正式启动,但已开始涉足扫码领域,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支持二维码转账。
银行布局二维码支付,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有利而无害。一方面消费者增加了支付渠道,可以自主选择运用哪种方式进行支付;另一方面,银行系二维码支付安全性更高,用户信息得到更多的保障。而且,若支付行业竞争开启“烧钱模式”来争夺用户、提高市场份额,那其中受益方也一定包含着用户。
据工商银行方面介绍,二维码支付推出后,支付网络将既覆盖大酒店、大卖场、大百货这样的“大动脉”,又密集延伸至便利店、加油站、咖啡厅这些“毛细血管”。在扫码支付上,银行同样会推出“消费立减”、“消费积分”、“团购优惠”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短期来看,银行加码二维码支付对移动支付格局的改变并不大,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未来还会持续有银行进入。
提醒
别见码就扫!
尽管二维码支付培养了一定用户群体的支付习惯,然而在安全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天然短板。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勿扫描陌生平台的二维码,消费者在扫码前需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不要见“码”就刷,应当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等。同时,尽可能设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当日最高支付额、申请支付口令或数字证书等增加安全系数,不随意接收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链接。
此外,市民在支付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密码,以防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