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湖南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25.11.2014  14:2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引擎,出台《湖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到文化运行机制,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政府职能转变到市场主体重组,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开启了我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征程。目前,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形成新的优势。

   抓住“理顺关系”这个大前提,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前些年,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文化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等深层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我省着力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迈出了“三大步”。

  ——着眼“转职能”,在推进文化机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为了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监管,首先,我省积极推进了机构整合。根据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对原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组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组建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不是两局简单合并,而是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契机,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事业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1+1>2”的改革效果。其次,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改革试点,目前,这一改革已被列入全省15项先行先试的改革项目,正在有序开展。

  ——注重“优环境”,在加强新闻行业管理上迈出新步伐。针对近年来我省新闻行业存在的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媒体、假媒体机构、假记者问题,我省坚持治标与治本两手抓,努力净化新闻行业环境。一方面,从治本上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设立举报电话,在红网和华声在线开设网上举报专区,组织社会人士和业界代表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从治标上加大查处力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新闻出版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关闭了“湖南预防腐败网”等25家违规网站,查处了岳阳5·02假记者诈骗案等一批案件。

  ——着力“破梗塞”,在创新互联网管理体制上迈出新步伐。为进一步克服网络管理交叉、职能重叠的问题,我省着力从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入手,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省委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大问题,并积极筹建省委网信办。同时积极搭建管理平台,通过设立全国首家互联网辟谣平台,对网上造谣文章、帖子等进行回应处理;通过设立互联网企业推介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相互交流的桥梁。为加强互联网管理,还建立健全了网站内容管控制度、敏感信息管控报告制度、网络后台实名制度、网站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等。如长沙市政府出台《长沙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在长沙市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所有网站,对网民开博客实行实名制。

   瞄准“共建共享”这个大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此,我省按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活动品牌化”的思路,拓展文化建设途径,丰富文化服务形态,实现了四个新的突破。

  ——在“立标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确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我省组织开展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课题研究,编制了《湖南省2014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服务清单包括免费公共服务类、面向特定人群补助类和政府提供的保障性公共产品类,在此基础上,还将出台《湖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和指标体系》。这些都将使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开展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抓示范”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我省着力抓了三个方面的示范建设:首先抓好示范区建设,继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后,岳阳、株洲、郴州正加紧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其次抓好示范点建设,重点抓省博物馆改扩建、雷锋纪念馆提质改造等示范工程,改建后的省博物馆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物典藏与保护中心之一。再次抓好示范园建设,长沙市滨江文化园、衡阳市影剧艺术中心、株洲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等一批文化示范园区正在加紧建设。

  ——在“建工程”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我省在前几年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实施了三大新的文化惠民工程:一是乡村小型文体广场建设工程。现在正在积极开展试点。通过乡村文体广场建设,乡村居民就近即可观看电影、运动健身和娱乐休闲。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工程。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力争实现全省23616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和4212个20户以上新通电自然村共50万农户通广播电视。三是广播“村村响”工程。 2013年5月启动新一轮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预计5年内,将在全省建设一个覆盖所有县(市)的农村广播网络,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

  ——在“借外力”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我省借用外力,实行了“三个引进”:一是引进社会资本。在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长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服务建设投入机制。2014年8月,省发改委发布了第一批公共建设领域引进民间投资项目,其中列入了一批公共文化项目。二是引进服务平台。借鉴省内外经验,在全省搭建自上而下、立体交叉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和组织网络体系,组建了17个文化志愿服务支队,共有文化志愿者4万多人。三是引进现代技术。近年来,我省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推进了公共文化资源、项目、活动、服务、人才、信息的流动共享。

   用好“市场引导”这个大杠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新格局

  市场是彰显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渠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好地面向市场,我省通过“强主体”、“拓市场”、“搭平台”、“抓对接”,积极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了新的格局。

  ——强主体,大力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基础。为此,我省注意从三个方面加大市场主体建设力度:一是对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65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开展专项督查,促进这些单位进一步进入市场、焕发活力。二是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启动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组建理事会试点工作。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深化省演艺集团、芒果传媒、省广电网络控股集团内部改革,建立一批新的集团。

  ——拓市场,完善文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为了为我省文化发展注入更多的“血液”,我省在投融资体系建设上实行了“三措并举”:完善政府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14年达到1.6亿元,14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拓展文化交易所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了国内文交所发展的“湖南模式”;成立文化担保企业,组建省文化旅游担保投资公司,湖南山猫卡通等16家文化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约1.6亿元。

  ——搭平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载体。为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我省着力推动“三个融合”:一是推动纸媒与网媒的融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引入网媒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省级党报集团第一方阵,湖南日报和华声在线分别荣获“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党报”和“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品牌价值新闻网站”,华声在线网站成为全国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重点新闻网站。二是推动电视与网络的融合。湖南广播电视台组建新的芒果TV全平台,从2014年4月启动以来,芒果TV的PC端月均独立访客量从10万飙升至1000万。红网实施电脑屏、手机屏、电梯屏、电视屏融合的“四屏战略”,手机报覆盖90多个县市区。三是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中南传媒致力于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力争打造成中国最大传统出版物提供商、中国最大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抓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联姻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有效途径。为了推动这方面的融合,我省注意坚持“三管齐下”:一是以投融资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出台了系列支持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政策,组织文化企业与金融单位面对面的对接会,通过“牵手”对接,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株洲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二是以大湘西为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召开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等16家省直单位共同为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出招”,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新的态势。三是以长株潭为重点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召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据省统计局估算,2014年上半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同比增长15.5%。

   实施“对外开放”这个大战略,对外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

  对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跳板”。为了使我省文化发展“跳”得更高更远,我省按照走得出去、落得了地、引得进来的要求,加快文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提升了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搭建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桥梁。为了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我省着力搭建了文化走出去三座桥梁:一是搭建走出省的桥梁。利用参加“文博会”和在上海举行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招商恳谈会的契机,加大宣传推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二是搭建走出境的桥梁。2013年以来,先后在香港举办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活动,在台湾组织“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通过这些活动,湖南湘绣城等一批文化企业与台湾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搭建走出国的桥梁。筹划开展湖湘文化走进泰国活动,着力以“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为契机,把湖南影视产品、湘绣、湘瓷和烟花等“湘”字号文化产品带到泰国。

  ——搭建文化出口“能落地”的桥梁。为了增强我省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我省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文化出口的落地:一是推动企业落地。为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我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意见》,全省18家企业入选了“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2位。二是推动节目落地。目前,湖南卫视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已完成在台湾、香港地区的成片输出。三是推动产权落地。中南传媒打开欧美主流出版市场,全年输出版权近200种;山猫卡通在美国、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

  ——搭建文化交流“能互通”的桥梁。为了促进我省文化的国际交流,我省着力从三个层面搭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是搭建政府层面的桥梁。全省各级政府举办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长沙橘洲国际音乐节、吉首(国际)鼓文化节、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二是搭建社会层面的桥梁。由长沙市邵阳商会、美国加州湖南商会联手打造的湖湘会馆为全球湖湘文化产业搭建了推广交流平台。三是搭建企业层面的桥梁。今年元月,张家界魅力神歌集团赴意大利和马耳他参加由国家文化部组织的慰问海外华侨“欢乐春节”联谊会,向海外华侨和欧洲民众展示了富有特色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过去,敢为人先的文化湘军高举改革大旗,通过“自学成才”,走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我们相信,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三湘儿女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打造出湖南文化发展的“新名片”。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供稿)

[编辑: 刘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