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非洲讲述的十个故事
对非洲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习近平主席两访非洲,他以特有语言风格讲述了十个中非人民之间的动人事迹,或温馨感人、或振奋人心,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聆听。
图为:2015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拉雷同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举行会谈。
故事一:中国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斗争
“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早在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时期,中国人民就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2015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
背景资料:
1948年至1991年间,南非共和国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对人种进行分隔(主要分成白人、黑人、印度人和其它有色人种)。然后依照法律上的分类,各族群在地理上被强制分离。中国作为支持南非反种族主义的国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南非的反种族主义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坚决支持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国与其他西亚国家一道谴责南非白人当局的种族主义政策,周恩来总理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人权的粗暴侵犯,而且是对公认的基本价值原则和人类尊严的否定。”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不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发生任何关系。
2013年12月5日,南非“国父”、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因病逝世。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曼德拉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曼德拉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在漫长的岁月里,领导南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为新南非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指出,曼德拉是中南关系奠基人之一,生前两次访华,积极推动中南各领域友好合作。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为中南关系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故事二:津战士现在还唱《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中国和津巴布韦虽然远隔万里,但联结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深厚而牢固。在津巴布韦民族解放斗争时期,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结下了难忘的战友情。我听说,许多当年在中国国内和坦桑尼亚纳钦圭阿营地接受中方培训的津巴布韦自由战士,至今仍会哼唱《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歌曲,这令我非常感动。”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先驱报》发表题为《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的署名文章。
背景资料:
津巴布韦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期间,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当时津巴布韦“解放军”中有一批人接受过中国的军事训练,他们在学习中国军队战略战术的同时,也学会了中国的革命歌曲。据津巴布韦语言学家彭维尼回忆,当年在津军中流传最广泛的革命歌曲是《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这首歌在鼓舞士气、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广泛团结群众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图为:2015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南非总统祖马。
故事三:“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
“中津友好也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据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间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Love of Africa)的妈妈团体,还有一位连车牌号都被当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 Cheng)。他们多年如一日给当地孤儿送去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津友好的‘将来时’。”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先驱报》发表题为《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的署名文章。
背景资料:
近年来,津巴布韦因西方制裁经济不景气,人民群众生活艰难。当地一些民间组织向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和华人社团发出邀请,希望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献出一片爱心。中国驻津使馆、中资企业、华侨华人社团于2009年共同发起“关爱艾滋病孤儿”的献爱心活动,不间断地向当地弱势群体捐助各种物品和现金,这种积极回馈社会的行动得到了津巴布韦政府和老百姓的称赞。
津巴布韦华商联合会、北方同乡会等华人组织在中国驻津大使馆的协助下发起了向津艾滋病孤儿献爱心、为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领养艾滋病孤儿等关爱活动。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和当地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当地民间组织举行的“津巴布韦新希望:救助一名儿童,改变整个世界”慈善活动,向几所小学、孤儿院捐赠了大量物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不管是“非爱不可”妈妈团,还是这位“程爸爸”,都是当地众多爱心华侨中的一份子,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内涵,成为增进中津两国友谊的民间使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刘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