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奥会最重要的经济事项进展如何?

03.10.2015  22:40

  金秋季节,习总访美,白宫秋叙,新型大国关系结硕果,五个领域49项成果,给世界经济与和平吃下“定心丸”。但是,对于习奥心中两国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中美投资协定(BIT)谈的如何?进展如何?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一、中美投资协定(BIT)是啥?

  中美BIT是两国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企业在对方境内投资而磋商的双边条约,双方将根据这些协议和条款在友好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认为,所谓双边投资协定,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

  BIT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东道国对条约界定的外国投资给予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以及国际法最低待遇标准;东道国对投资进行征收应满足一定的条件,并给予迅速、充分和有效的补偿;投资者利润和资金转移自由应予以保障;东道国应避免要求外国投资者在购销、雇佣、再投资等方面要求外国投资者惠顾本国;东道国与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议提交第三方国际仲裁,禁止国内程序要求。

  中美BIT谈判由美方于1986年提出,此后因为一些原因搁置,后于2008年重启。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1轮谈判,经历了7年的长跑,习主席此次访美正处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关键点上。

   二、BIT的重要意义

  美中两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中美投资协定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方公布的习主席访美清单中有这样一句话:“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因此,很多专家认为,中美签订双边投资协定重要性堪比加入WTO。

   (一)BIT对中美双方的意义

  近些年来,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美国就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美投资协定对于进一步推进双方投资领域开放、保护和促进双向投资、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无论两国关系出现怎样的波澜,稳定的经贸关系最终都是保证中美这艘大船不至沉没的压舱石。正如习主席所说:“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说:“如果中美最终签订BIT,在经济上能够更好为中美双边投资提供机制化的保障,扩大双边投资,增进两国的就业,改善两国贸易逆差。在战略意义上则能够建立中美新型互信,增进两国在投资领域提供一个压舱石。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往前发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肖炼认为,双边投资协议就是给予对方国民待遇,它不仅包括贸易还包括投资,主要是投资部分,因为两国再高层次的发展,投资比贸易更加重要,贸易只是产品的交易,而投资则是直接投资到对方领土,这样带来的影响力比双边的贸易要更加深刻。如果中美之间能够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就等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占了全球GDP的1/3,向自由贸易协定又走近了一步,全世界其他任何经济体双边的关系都不能和中美双边的关系比拟,它制定的规则对其他国家制定双边规则会有一个示范效应;同时也会扩大两国之间的经济,会把两国经济的蛋糕都给做大。

  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截至2015年2月,全球已经达成3268个BIT。然而,由于政治与经济等诸多原因,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始终没能达成类似的协议。这造成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现象,即中美双边的直接投资远远落后于两国的贸易额。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4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06.8亿美元。但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额去年仅为26.7亿美元,并且还出现下降趋势。与此对应,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虽然逐年在增加,但是,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占美国吸收外来直接存量还不到1.5%。所以中美两国如果没有双边投资协定,对两国发展都极为不利。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努力达成一个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使得中美两国之间投资变得更加自由。以往出于政治的考虑,美国多次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制造业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这严重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投资总额,也打击了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双边投资协定的宗旨就是平等与互利,这对减少政治对两国投资的干扰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中美BIT直接关系到中美两国合作的各个企业的利润。这一协议的达成能够为两国企业对外投资构建起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方面中美都有需求,美方意欲进入中国垄断行业,特别是中国开放程度较低的服务业,以形成自身的市场份额。中国也希望美国在审查的方面能够提高透明度,能够简化程序,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和对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造成的障碍。中美两国的工商界、理论研究界普遍认为,中美BIT谈判不仅有望极大释放两国相互间投资潜力,同时对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及中国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均有助益。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中美分别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资吸收国家,也是对外投资的主力。BIT协定的达成,将对全球的投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另外,中国也能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若中美两国在投资领域达成一致,将会成为全球投资规则的基础。杨帆认为,“这个协定已经谈了七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WTO更多的是商品贸易的协定,而双边投资协定是一个服务贸易的协定,包括了金融、保险等行业,协议签署后将会放宽市场准入,市场准则也将更加开放和透明,双边投资协定将会规范在他国投资经营的准则,协议将保障海外投资者的权利及与国内投资者公平竞争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就相当于是一扇门,打开了这扇门,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双边协定,就很容易了。”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首席代表彭捷宁说:“中国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具有雄心的负面清单对于这一谈判是否能取得突破至关重要。”“BIT能够为中美两国的投资者提供保障,并可以极大加强两国的双向投资,从而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认为,BIT能令中国提高对美开放级别,美国企业可以更好进入中国市场,而扩大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也能为美国创造新的就业。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中国企业来美国投资不仅带来了就业和税收,还可以帮助美国一些行业实现复兴。2014接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在首次公开演讲中说:“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将是其大使任期内的首要任务。” 他评价道: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今天中国的投资领域影响,堪比15年前的入世。”

   (二)BIT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1、提升吸引外资能力,稳定存量资本。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肖炼:改革开放初期,资金缺乏,外汇也缺乏,对于很多外商投资是一种超国民待遇,他们享受了各种各样好的条件,而国内很多企业享受不了。这次的中美贸易协定则是中国企业和外商享受同等待遇,外商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同样,中国企业到美国去也得享受跟美国同样平等待遇。

  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流入量达1290亿美元,足以说明中国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帆认为,对于中国来讲,BIT不仅可以加固和稳定美国在华的绝大部分存量资本,而且会以更大的增量资本对冲流出资本,从而维持和提升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热度,进而加强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辅助动能。

   2、为中国对美投资护航。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中国既是连续20多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受瞩目的新兴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因此对签署和修订双边投资协定,完善对外投资保护体系的需求日益上升,“中国亟需与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签署或修订补充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BIT为中国企业入美投资保驾护航,有了BIT的清障与护航,后顾之忧将得到大大缓解。BIT达成后,中国企业在美跨国投资空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据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的报告预测,如果美中能在2025年达成FTA,中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10%,美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3%,双边贸易会增加14%左右。中国经济总量产出能提高2%,美国能提高1%。

  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说:BIT将通过向外资开放服务领域,使得中国经济再平衡。一方面,美国自身需要中国在服务业等领域更大程度地开放,以便获得市场准入;另一方面,中国与美国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大吸引外资地,若能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对于整合目前碎片化的投资协定,将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3、老百姓买东西更方便、更便宜。

  国外很多优秀企业在中国投资多了,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多了,老百姓买东西会便宜了,因为有些东西中国外贸有时候加关税。如果直接在中国生产,然后在中国销售,消费者会享受到直接投资带来的直接收益。

   4、中国经济的蛋糕更大。

  BIT会促进我们的经济,把我们的蛋糕做大,也会创造就业,刺激地方新一轮吸引外资,做大地方的GDP。中美BIT是一款真正意义上以负面清单为基准的投资协定,亦即除了负面清单中所涉及的相关行业,中美双方可以在所有行业进行对等的投资,将在除了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中为对方投资者提供与本国类似的待遇。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认为,对中国而言,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对美国直接投资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首先,对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要大大高于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其次,对美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再次,对美直接投资更为符合中国的对外金融政策调整。

   5、有利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

  多数专家认为,中美签订BIT后,将致使中国投资体制和现有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推动建立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首席代表彭捷宁说:“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签署,将会为中国带来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同时帮助中国政府完成经济再平衡。”“中国过去取得的成功是未来的最好模板。”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首席代表彭捷宁表示,“中国在30年前通过制造业的自由化最终铸造了中国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在服务业方面进一步开放,也会有相同的结果,”在服务行业的自由化将让外国投资者更加直接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这将会带来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同时帮助中国政府完成经济再平衡。

   6、促进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认为,中国如果与美国签订BIT,其深层用意在于以开放促改革,表明政府依照国际惯例来管理境外投资的改革决心,而不单纯为了倒逼企业增强竞争力。“从这一角度看,上海自贸区也是在为BIT积累经验。”这一论断亦得到部分美国商界人士的支持。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TimStratford认为,实行BIT除了会搅动市场、加剧竞争,更大的意义在于促进中国的经济改革。事实上,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心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已有所表现。公报指出,要放宽投资准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014年6月接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认为,与当时中国高层借助入世这个外力,来强力推进内部改革的情况不同的是,当今的中国,已经更难通过这种方式妥协、出让自身的利益。鲍卡斯说,中国目前再次处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地公开表示,除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中国别无选择。“中国要实现新的可持续性、节能环保型的发展,需要采取加入WTO时期的类似一揽子改革措施。”

   7、推进中国市场治理体系国际化现代化。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说,BIT某种意义上堪比中国第二次入市,可以帮助中国确定新的规则体系。双边投资协定(BIT)是国与国之间为了保护和促进两国投资活动而签署的双边条约。2013年7月进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确立了中美两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标志着中国政府对负面清单试点的大幕正式开启。

   (三)签订BIT对美国的意义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如果中美签订了BIT,美国对中国更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收益,将使美国通过资本项目顺差修正经常性贸易逆差的能量大大增强。权威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中美BIT能够达成,将使美国的年均出口和国民收入分别增加40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对于美国来讲,一旦BIT正式落地,美国企业将会获得更多深度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机会:初步估计,中国至少有100多个行业会向美方企业开放投资,包括目前存在限制的金融服务、农业、汽车工业、医疗领域等,而这些行业,恰恰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地带;美国不仅可在中国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领域输出和发挥资本与技术优势,还能借助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输出平台进军相关国家的广袤市场,其最终的投资回报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有六成多发生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这种投资取向对于美国正在推行的“再工业化”无疑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

  中美BIT一旦达成,美国企业将会是直接的受益者。习主席访美前夕,2015年9月15日,美国94位大企业的CEO联名致信奥巴马和习近平,呼吁他们在会晤时能在BIT上取得重大进展,便可一窥美国工商界对这一协议有多么期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认为,BIT的签订,首先便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在美直接投资能够为美国民众提供更高的收入。再次,在美中资企业能更好地帮助美国扩大出口,缓解贸易逆差。再有,考虑到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因此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能够帮助美国提升实体经济影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美国产业结构。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德伯拉·雷尔(Deborah Lehr)说:“我们能够看到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以及两国投资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我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会成为双边关系的基础,它不仅对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变化和机遇,对我们的本土企业也是如此。”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中国项目主任戴维·兰普顿透露,俄亥俄州州长曾告诉他,美国政界人士的字典中只有三个词:就业、就业、就业。中国对美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正成为美中关系一个积极的新动向,BIT正为中美经贸关系提供新的动力。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9月21日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指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能同时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自奥巴马总统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向中国出口增长了近一倍,中国现在是美国商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同一时期,中国每年对美国的投资从10亿美元飙升至100多亿美元。

   (四) 签订BIT 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如果中美经济合作“打喷嚏”,世界经济会“感冒”。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这个协定在目前背景下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现在美国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迫切需要更多资本的投入,而中国有大量的投资资本,所以双方也许可以找到互补的空间,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前世行行长、彼得森研究所研究员罗伯特·佐利克说:“这协定不仅为中国改革提供支持、促进两国的经贸关系,更是一幅更加宏大的亚太经济关系图景的组成部分。” 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中美BIT谈判的重要性远超双边范畴,或成为中国与其他多数贸易伙伴间投资协定的样板,部分内容甚至可能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和世贸组织。

  中美两国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国是当今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而美国是当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两国之间如果能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无疑会起到示范效应。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正面临着一次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停滞,全球层面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中美两国一旦签署BIT协定,不仅能造福两国业界和人民,还将为全球投资规则的完善提供有益的探索。

  图为:2015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三、中国为何积极推进BIT签订?

   (一)平衡两国贸易减少摩擦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为主,未来需要增加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在行业上,也会由目前集中于租赁业和采矿业等行业转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同时,对美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少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经贸争端的焦点是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宣称中方采取了各种“不公平”的手段获取了巨额的对美贸易顺差。而如果中国增加对美直接投资,将会有助于减少对美产品出口,从而有利于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进而减轻来自美国的贸易压力。

   (二)原来中美之间关于投资的规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早在八十年代,中国就与美国签署了《关于投资保险和投资保证的鼓励投资协议》。随后又相继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类似双边协议,但这些双边条约都内容较少,滞后于当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梅新育表示,以中美早前的鼓励投资协定为例称,这份协定仅仅确认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投资保险和保证制度适用于在华美国企业投资,而根本没有涉及中国对美投资。因此已无法满足目前规范和保护中美相互投资的需求。梅新育指出指出,过去中国企业在对美的投资活动中屡屡因为政治原因受阻,致使中国对美投资发展程度与中美贸易、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极度不相称。

  图为:2004年7月,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再次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为争取同一起跑线的漫长谈判

  中美BIT谈判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当时之所以能够启动BIT谈判,主要背景是次贷危机:中美BIT通过促进双向投资,有助于缓解美国面临的失业率高、复苏缓慢等问题。同时,将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向促进国内消费转变,从制造业开放向服务业开放推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BIT谈判的关键点是“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指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不低于给予本国投资者的待遇,即对所有国内外的投资者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多数国际投资条约中,国民待遇通常只适用于外资进入后的营运阶段,而不适用于外资准入阶段。美国2004年BIT范本将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覆盖至市场准入阶段,即在设立或并购企业时东道国就必须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1轮谈判。除了文本谈判,双方还进行了两轮负面清单交换。

   (一)还需努力突破各种阻碍

  尽管商界学界呼声日益高涨,但要最终签署协议依然需要攻坚克难。因为,谈判中双方的诉求各有不同。中方的BIT谈判诉求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市场经济地位、农产品检验检疫、中国人员赴美签证、中美运输类飞机双边适航拓展及其他一些与贸易投资相关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并取得积极进展。美国则更关注法治、市场准入、标准的制订、知识产权的执行等议题。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中美两国历来在知识产权、国企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BIT进入负面清单谈判阶段后,难度会更加凸显。负面清单中应包括哪些领域、哪些不适用于通用的非歧视性原则、如何在州省级推进双边投资协定、如何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等都是难点。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所长陈凤英看来,“负面清单”是对中国经济体制的重大挑战。“一旦采取负面清单,就需要中国先理顺国内的经济关系。负面清单其实是个双向谈判,首先要和国内产业讨论,国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与美国谈判。”

  在自贸区议题上,中美也有分歧。美方对中国的自贸园区进展单边评估之后,认为有效性和可实施性仍然有待观察。中国希望美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对中国加大投资;但美方依然认为,中国应该加大服务业对美开放力度。

  双边投资协定关涉到许多经济安全的领域,“国家安全”也成了双方绕不过去的话题。部分美国政商人士认为,BIT将增强中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的优势,损害美国就业和长远经济利益。有些中方人士则认为BIT是“阴谋”,美方试图以经济自由化手段,将西方规则强加给中国。此外,中方还认为,美国在国家安全审查方面对中国投资者区别对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表示,美国虽然总体认同BIT对于美国也能带来显著利益,但是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尚没有完全准备好全力以赴在近期与中国达成BIT。首先,从谈判策略上,美方认为现在是中国积极主动,因此可以通过拖延来获得更多谈判利益。其次,从美国对外经贸谈判重点上看,目前美国政府的优先选项是结束TPP谈判,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上的主要兴趣点也聚焦于TPP。在TPP谈判结束和获得正式批准之前,政府和国会恐怕不太有足够的政治动力完成BIT谈判。第三是美方认为中国的负面清单过长。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教授弗雷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在该院最新的一期学报上撰文称,就算中美最终达成了共识,这一协议要获得美国国内的批准依然十分困难,因为需要参议院三分之二的赞成票。目前美国正面临政治换届,党派斗争也空前激烈,任何议题要获得如此比例的赞同都相当困难。但伯格斯坦预测,如果2015年共和党成功获得参院多数席位,对BIT获得通过可能会有帮助。因为相较于民主党,共和党对贸易、海外直接投资等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二)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为BIT铺路

  为了完成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深化改革,与美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BIT一直是中国决策层关注的议题之一。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讲话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也被外界认为是为推进中美BIT谈判铺路。

  2015年9月17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再次承诺,中方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习近平指出:“中美要积极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美国工商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希望你们以更加积极态度支持中国改革开放。”

   (三)2015年BIT谈判取得关键性突破

  经过多轮谈判,中美双方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透明度和标准制定等核心议题上虽然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双方就该谈判达成“时间表”,力争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这场谈判的意义,不亚于第二次入世。

  今年6月,在中美第19轮BIT谈判中,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正式开启负面清单磋商模式。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意在今年9月交换第二轮负面清单,看清单改进出价要求,美国希望中国能向外资进一步切实大幅开放市场,继续减少外商投资目录和自贸区的行业限制,简化外国直接投资程序,用备案制取代审批制;而中国则希望美国在负面清单中对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和国家安全等内容做出准确定义,并对中方在美投资的连续性与确定性提供保证。

  今年9月9日至11日,在第21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双方按照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交换了各自的负面清单改进出价。双方将对对方的改进出价进行全面评估,推动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保尔森基金会9月15日联合发出一封“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由94家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联合签署,期待中美领导人在会晤期间将BIT作为优先议题,推进相关谈判取得显著成果。

  今年9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言人表示,中美两国交换了调整后的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出价。

  今年9月17日,在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积极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9月17日中国政府下发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若干意见》的细则,释放了具体的信号。学者估计,BIT获得突破的内容,将很大部分基于此文件。文件中提到: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汇售管理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等。同时,文件也鼓励“高铁、核电、航空、机械、电力、电信、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优势行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电子商务走出去。”

  2015年9月1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和美国全国联合商会举办的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发表联合声明,建议中美争取今年完成BIT谈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智库都期待这一谈判能够在今年年内最终完成。梁艳芬认为,眼下对于中美经贸关系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拿下投资协定谈判,无论是对在华美资还是想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都有重要意义,对双边投资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中美投资协定将在中国进行其他自贸协定谈判起到示范作用,“因为有负面清单的出现,这是国内市场开放的象征。”

  9月访美首站,在23日的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给中美工商业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在会上呼吁中美企业相互投资,并提到改革外商投资环境:“我们将加快推进外资法律立法进程,实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刚才讲到的,我们的正面清单,将是更大的、更长的一个清单。”

  图为:2015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布莱尔国宾馆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在前往布莱尔国宾馆的路上边走边谈。

   五、习奥白宫秋叙达共识

  元首外交在中美大国关系中一直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习奥会更为突出。习主席此次访美正处在BIT谈判的关键点上,他在华盛顿虽然只停留30多个小时,但是习奥多次会面,深入交谈,成果丰富。 2015年9月26日,中国公布习主席访美成果清单中明确提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正在进行中的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业已取得的进展。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将反映双方对于非歧视、公平、透明度的共同成果,有效促进和确保市场准入和运营,并体现双方开放和自由的投资体制。鉴于谈判取得的进展和双方于九月改进了各自的负面清单出价,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这段叙述,包含三层意义,一是中美投资协定是习奥心中两国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二是说明习奥已经达成重要共识,三是叙述了中美投资协定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主席评价,此次中美双边经贸谈判达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15年9月25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主席傅强恩表示,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再一次向世人显示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领导人每年举行峰会的重要性,中美领导人双边会晤的突出成果是强力推进BIT谈判,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非常赞赏两国领导人对加快BIT谈判节奏所作出的努力。傅强恩认为,中美双方有望在奥巴马本届任期内完成BIT谈判。

  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预言,此次两国领导人就BIT谈判取得重大共识,有望让BIT谈判加速落地。中美BIT协定最慢也将在明年底前签署。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分析,明年将是奥巴马总统任职的最后一年,共和党接任下一任总统已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这段时间,美国的两党之争会趋于缓和,此次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也较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认为,如果BIT能在奥巴马任期内签署,未来5年,美资有望在中国新开辟一个2000亿美元的“美国投资市场”,若再加上该市场带来的关联交易,则有望使投资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

  习近平指出:“中美双方正在推进的双边投资贸易协定谈判,未来谈成的协定将在更大程度上放松中美市场准入限制,目前双方已经就负面清单谈判达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双方的团队再接再励,争取早日谈成一个高水平的、双向平衡的双边贸易协定。” 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之中,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同时,世界经济对中国需求拉动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此前还有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而今,美中两位元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达成广泛共识,两人携手,两国合作,两国之间、甚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所有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编辑: 刘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