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举行局市合作签约仪式暨全市气象工作会议

09.11.2016  19:04


签约仪式现场 摄影:佘袁媛

      11月8日,湖南省气象局、邵阳市人民政府在邵阳举行局市合作签约仪式,同时召开全市气象工作会议。
      会议贯彻落实了全省气象工作座谈会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十二五”气象工作成绩,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着力加快推进邵阳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副市长李万千,湖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志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应急办主任、县气象局局长,市直30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红网邵阳站、邵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唐斌龙主持。
      会上,湖南省气象局、邵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气象服务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明确了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为邵阳市气象事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建平传达了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推进会的主要会议精神,重点部署推进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等工作,并明确了今明两年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建设任务。
      潘志祥指出,气象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邵阳正在实施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两中心一枢纽”战略,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气象防灾减灾任务将更加艰巨。加快推进邵阳气象现代化,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更好的气象保障,是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潘志祥要求,预警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大。下一步市县气象部门要在政府主导下,在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认真落实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各项建设任务和运行管理工作,推动各部门信息实时共享,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决策辅助系统建设,实现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为突发事件应对和防灾减灾的应急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潘志祥强调,局市合作协议的签订,必将有力推动邵阳气象事业发展,省气象局将继续着眼于邵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项目布局和建设、资金投入、政策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与支持。
      李万千指出,要切实把握新常态下气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前沿动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实际需求,加快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贯穿于气象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成果。要突出抓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气象重点工程建设和市县突发事件发布系统建设等四方面工作,确保全市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李万千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成功构建精准、智慧、无缝隙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构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构建以科学标准为基础、高度法治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实现全市气象监测更加可靠,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天气预报预测更加准确,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警信息更加广泛,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更加优质,公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李万千强调,“气象事业是一支潜力股,怎么投入都不为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和加强协同,营造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气象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气象服务惠及千家万户,防灾环节多投入一元钱,抗灾环节就可以少花几元乃至几十元钱,减灾环节就可以少损失几十乃至几百元钱。各地发展气象事业,一定要舍得投入,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气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规划衔接、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共建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气象探测、预报预测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切实提升全市防灾减灾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