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技产业园三大业务投产
2015年长沙获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未来将建成60多公里综合管廊。如果采用传统现浇方式,作业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周边交通等,如果采用工业化方式进行预制拼装,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记者昨日从位于宁乡经开区的中建科技产业园获悉,该产业园装配式建筑、地铁管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构件三大业务格局基本成型,进入投产阶段。其中提出3套城市管廊解决方案样板,基本覆盖了全国现有的综合管廊预制模式,这标志着该产业园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多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装配整体解决方案的装配式生产承包商。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国未来10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2月,从中央传递出好消息,工业化生产运营模式将成为当代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指向标。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在长沙投资60亿元建设的中建科技产业园,用地1000余亩,分三期建设。
2015年12月,中建科技产业园一期动工,到如今三大业务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目前,该产业园具有年产20万立方米混凝土构件、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装配式建筑的总承包能力,年产3万环地铁管片和年产50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构件生产能力。
“5分钟一片、30分钟一环,日产80环管片,供铺设120米长的地铁隧道,生产能力目前已居全省第一。”该公司总经理彭亿洲说,目前长沙在建的地铁4号线河西段盾构区域全部采用的是中建科技产业园所生产的地铁管片。
而在中建科技产业园,最与众不同的要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生产车间。一走进大门,便被门口3个“大家伙”所吸引,它们高约4米,宽度从4米至10米不等。彭亿洲介绍,这是针对国内大型管廊断面专门量身定制的管廊预制构件。
彭亿洲说,目前已研发的3套管廊方案分别包括全预制整体式、拆分构件式及混合式综合管廊模式,分别采用每节综合管廊拆分的形式,运输到现场后通过预应力或者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拼装。相比传统现浇方式,综合管廊预制拼装工期缩短一半以上,能有效解决综合管廊吊装、防水及施工等诸多问题,必将成为未来趋势。
2015年,长沙成为全国10个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根据部署,到2017年,长沙市综合管廊试点区域拟建设10多条综合管廊、4个控制中心,建设总长度达62.2公里综合管廊,初步构建起长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系统。2016年5月,中建股份与长沙市签订长沙地下综合管廊首批试点建设PPP项目,将建设包括高塘坪路、金桂路、中轴大道、东四线、黄江大道、上湾路、杜家坪路、湘府东路等地下综合管廊,预计2017年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