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高层协调各部门“围堵”失信者
视频:发改委:400多万人次因失信被限制乘坐飞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周锐)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关键拼图,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围堵失信者成为中国近期重点推动的改革事项之一。
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官方指导意见出炉后,“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又被深改组纳入议事日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要求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业内人士介绍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之所以不愿失信、不敢失信,是因为一旦失信,读书、就业、创业、信贷、保险、租房、租车、出入境等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使人们守信的倒逼机制。
中国一直在学习这样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411.5万人次因为失信被限制乘坐飞机、101.6万人次被限制乘坐火车、443人次遭到出境边控,2.7万多人次失去担任企业高管的资格。
官方表示,这些惩戒措施对违法失信的群体形成了强大威慑,大量失信纳税人补缴了税款,约40万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不过,当前中国信用数据库还远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市场需求。更为关键的是,信息孤岛的情况在信用领域同样存在,很多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相互之间不能共享。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围堵失信者的第一步就是协调各部门建设一个全国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一旦一个地方发生了失信信息,所有接入这个平台的单位都能知晓。
据介绍,该平台目前已经联通到各个省区市,实现的共享信息达到3.1亿条。官方表示,下一步将把这个平台向各级政府、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相关机构延伸,使得所有地方发现的失信行为都能纳入这个平台,实现共享,从而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奠定基础。
在“围堵”失信者过程中,政府部门本身的诚信建设也成为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坦言,目前有些地方存在政府及其部门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等一些失信现象,严重损害了营商环境,也损害了政府形象。
该机构透露,未来将按照信用记录全覆盖的要求,将政府及其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当中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探索引入大数据对政府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失信者的围堵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过度惩戒”的现象。日前有媒体曝出“校园贷”乱象,一些借款者拍了裸照作为信用抵押,一旦失信,其身份信息还有裸照就会被披露在网络上。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强调,官方鼓励全社会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要做到依法依规。如果你惩戒失信的这种措施本身不合法、不合规,那么这也是一种失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