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众创空间”加速经济引擎
中新社北京电 时下在中国,“众创空间”一词备受关注。何为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将带来哪些影响?发展众创空间应注意什么?记者对此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关于众创空间,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2014年调研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时给出定义,即“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投资孵化相结合的孵化平台”。如今他将这一概念延伸为“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是“众创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创始人潘昊形容这是一个“折腾”和“嘚瑟”的地方。2011年,他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公益性质的创客空间,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聚集了上千名“创客”,并孵化出“脑电波控制飞行球”等初创项目。
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柴火创客空间时说“我再为你们添把柴,让更多的人成为创客”。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简化登记手续、支持适当补贴、发挥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等方面。
众创空间受到热捧,原因在于它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万钢指出,这将是稳增长的新动力、调结构的新途径、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创新驱动的新活力。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2014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3万家,平均每天诞生35家企业。同年前10个月,以京东、小米、百度为代表的中关村大型企业实现总收入1.7万亿元。
众创空间还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014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目前中国每年约有800万名应届毕业生和海归留学生,而据测算,1名大学生或留学归国创业者能带动5人以上就业。
对于这股众创空间热潮,专家也提醒应注意三方面。“不是大兴土木,没有新的政策。”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志宏对记者说,发展众创空间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已有条件,整合已有的优惠政策。
截至201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15家,其中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地通过改革创新,成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08年以来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20%左右的增速。
其次,专家认为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张志宏注意到,包括柴火空间、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的特点在于“市场化、专业化”,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而是提高服务水平,让企业直接得到实惠。
第三是推广创客文化,形成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潘昊畅想“创客空间就像图书馆一样进入大众生活,人们在此享受造物的快乐,能够自由探索”。张志宏则坦言未来势必出现跟风或泛滥的情况,但“社会对此应该宽容,以便让创意与创业理想更好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