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醴陵已脱贫5487户17489人,2个省级贫困村实现退出
“帮扶干部帮我家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近日,醴陵市均楚镇周坊村贫困户范建军搬进新居,开启崭新生活。该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推进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构建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截至目前,已脱贫5487户、17489人,2个省级贫困村实现退出。
贫困村不“摘帽”,第一书记不撤退
修缮防洪堤和村道、解决村民在通讯和饮水方面的难题、新建村级卫生室……仅1年多时间,省级贫困村醴陵市官庄镇大口坪村(现合并为潭塘村)就发生了巨变。去年1月,胡海姣担任村第一书记后,以村为家、多措并举,全村基础设施大为完善,38户五保户和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了新房,还引进200亩猕猴桃种植项目,挂果后,村集体经济每年可获得稳定的收入。
像胡海姣这样的第一书记,醴陵市共有17名,其中6名为株洲市下派,3名为大学生村官。醴陵市还下派249支扶贫工作队,出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规定贫困村不“摘帽”、,第一书记不撤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醴陵市为17个省级贫困村明确了责任领导、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建立领导指导乡镇、单位结对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组织部门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建绩效目标考核及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既选“好人”,又选“能人”,在今年的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醴陵市委坚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把党性强、素质好、能力强的同志选进村(居)领导班子,并全面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发挥“两新”组织作用,产业扶贫帮困
“在家门口上班,两人每月能挣3000余元,生活稳定下来,照顾家里也方便了许多。”7月22日上午8时,醴陵市嘉树镇渗泉村贫困户刘仕军和妻子准时走进泰昌纸箱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刘仕军一家6口人,父母年迈,长期服药,两个女儿分别在读高中和研究生,药费、学费都靠他和妻子在外打零工支撑,生活十分拮据。今年3月,帮扶干部协助他申请了“雨露”计划,还帮夫妻二人在本村企业找到稳定的工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醴陵市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领域、特色产业中建立产业协会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去年10月成立的嘉树炻瓷协会党总支结对帮扶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醴陵市建筑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党委帮助2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发放奖学金10万余元,并捐款1000万余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船湾镇服饰产业协会党委成立后,举办贫困群众服饰生产技术培训班2期,并动员71家服装企业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