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启动首批29个市级医联体建设
大医院每天人挤人,而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6月22日,从长沙市医联体建设启动会议上获悉,2016年7家市级医院将与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长沙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让市民看病更方便。
居民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
今后,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了。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介绍,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地理位置、专业特色、自身条件、发展规划等,自愿选择,协商建立医联体。医联体内实行派驻医师“全日制”,由市直医院长期派驻2名主治以上全科或居民医疗需求较多的专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日制”坐诊,每名医生将在基层至少连续服务6个月以上。派驻的全日制医师除负责日常诊疗工作外,每月还将在基层开展不少于1次的业务讲座或技能培训。
在基层医疗机构,将设置“专家工作室”,专门用于上级医院下派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带教等工作。下派医生将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育具有一定特色的优势专科。
市级医院为转诊患者预留床位
小病在社区,得了大病也不用担心,可通过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直达大医院住院。根据《长沙市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上级医院要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数量的门诊专家号和病床,用于上转患者就诊需要。在医联体内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及时传输、共享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
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好转后,将转回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
对于具备房屋条件,但医疗能力不强的基层医疗机构,将由上级医院与其建立住院联合病房,由上级医院相关科室下派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联合病房科主任,并安排相关科主任、专家定期到联合病房查房,确保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
转诊患者
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
如何引导更多患者自愿遵守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目前长沙对接受双向转诊的患者住院给予“一增一减一免”政策。一增,即增加患者住院报销标准,对双向转诊的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一减,即双向转诊的患者,由下转上的免基层医疗机构起付线,由上转下的免上级医院的50%起付线;一免,即免除第二次住院须间隔28天的限制。
周敏表示,医联体建设将完善医保、价格和医疗政策配套。通过与医保部门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实行阶梯定价政策,合理拉开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畅通慢性病和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