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农业合作潜力无限
走进广东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沿着园内蜿蜒小道一路前行,两旁满眼绿树,花果盈枝,一阵阵清新果香扑鼻而来。门前上方“广东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2006年以来,农业部、国台办先后在福建、重庆等14个省区市设立了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立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型模式,是提升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举措。园区的设立和发展,有利于两岸农业转型升级,为台湾农业产业转移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
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率领台盟中央调研组一行来到广东珠海、江苏南京,就“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现代农业中独特作用”这个话题开展实地调研。
探索台创园“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作为珠海农业企业最为集中的园区,台创园是珠海现代农业转型的先行地。在这里,农业企业不再只是埋头“种田养鱼”,而是努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脉络,引导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二、三产延伸,建立种养、加工、观光、旅游等“一条龙”产业链。
调研组一行来到台创园永呈园艺公司。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果树旁,夏国建热情地向调研组介绍,园区面积1300亩,种植了青枣、莲雾、芒果、火龙果、桑葚、树葡萄等40多种台湾水果。但园区并不满足于原来的传统农业做法。
“就拿基本农田保护来说,现有法规限制了园区向现代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副产品深加工、学生科普教育等方向发展的步伐。比如青枣成熟了,游客们纷纷来采摘果子,如果能修建一座凉亭供游客休息,就会吸引更多游客观光。”夏国建说。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副主委陈俊璁建议,探索台创园管理新模式,以“负面清单”方式整体打包,让台湾管理团队经营台创园或“园中园”,为台湾农民创造熟知的创业氛围。此外,把台创园当“特区”,特区特办,给予特区内土地特殊政策,不受制于当地土地政策。
“应将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为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创业园,就是在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由大陆提供农地、劳动力及其政府的优惠政策,台湾诚心将核心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并向周边区域扩散,实现产业合作与科技交流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大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委主委连介德建议。
谈到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定位,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副主委郑广台提出,通过引入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管理经验等,突出“一园一特色”,打造“一园一名片”,实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发挥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调研时,珠海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曾谷说,珠海的产业定位为“三高一特”即: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海洋与农业,而珠海所需,正是台湾所长,尤其台湾农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林文漪在调研中提出,在功能定位上,要明确将创业园打造成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平台。在发展成效评估上,由侧重投资规模、企业数量向注重带动两岸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如今,总占地面积4.5万亩的珠海台创园已累计投入3.9亿元用于完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台湾富乐兰园、台湾芊卉国际股份公司等38家企业纷纷入园。
用优惠政策“留住客人”
加快园区的招商引资是台创园近几年来的工作重点,为吸引和留住“客人”,珠海从财政、税收、用地、融资、保险、技术、人才、合作、用电、出入境、子女入学、服务等12个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园区招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鼓励台湾农业来珠海独资或合作投资,珠海市决定,市农业控股集团与台湾农企合作,由台湾农企占大股,以利于合作企业按照台湾农业的管理模式来发展。
“台湾经济尽管较发达,但台湾农民大多资金有限,投资规模较大或拟扩大投资规模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迫切需要资金支持。”曾谷建议,放宽贷款门槛,对无法提供抵押物的台农,通过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建立联保制度,并给予长期低息贷款。
为抵抗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减少损失,曾谷进一步建议建立台湾农民自然灾害救助基金,降低台湾农民投资创业的风险,增强其投资信心。
“作为国家级园区,既要在关键问题上理顺两岸农业合作机制,还需要中央和省一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连介德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基金”,对口扶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发展。
“目前,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合作受到一定限制,从而造成程序和手续的复杂化。”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副区长言明林在讨论时提出,能否在台创园内专门设立技术“绿色”通道,引进台湾新品种等,切实推动两岸合作交流走向深入。同时,由农业部和国台办正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台创园已有29家,中央、省市要强化对台创园的考核,实行“以奖代补”,形成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台创园健康快速发展。
调研组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在土地、金融、保险、财税等方面对台创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台创园的建设。在招商引资、品牌打造、核心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争取新的突破。
鼓励更多人钻研农业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吉林省委主委王天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台创园的发展得益于政策推动、业者努力和两岸的优势互补,如台湾在资本、技术及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大陆则在土地资源和农产品市场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业者反映台湾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新技术接受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创新意识也较强,而大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还仅仅停留在适应传统农业生产的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及实践的能力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等等。
王天戈提出,加大农民交流培训力度,使台创园真正成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和感情融合的重要平台、两岸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载体、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对接的重要纽带和宣传中央、地方惠台、惠农政策的重要窗口。把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从而助推农业转型、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农业人才是关键。”从事台湾优质品种种植的新源宝农业科技开发(南京)有限公司总监杨景斌说,大陆农大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创业园,往往干不了几天就跑了,他们不愿从事一身汗、两腿泥的种植工作,更无心踏实钻研农业技术。建议国家对从事农业的大学生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他们的待遇挂钩,激励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南京市委主委胡有清说,台创园的建立有利于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从台湾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大陆学农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台湾的土地很有限,台湾农业可以在大陆这一广阔空间得到发展。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有一大批懂现代农业方面的科技人才。因为科技农业是发展的方向,人才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据农业部摸底调查,29家台创园中,20个设立独立管理机构,共吸引涉台企业1175家,其中966家为农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2.2%;吸引台湾农民2340人。“台创园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未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林文漪说。(记者 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