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频亮实招 发展粮食生产

27.06.2016  21:25

今年以来,东安县按照“稳面积、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的要求,突出转变方式、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科技服务等措施,以整治耕地抛荒和扩种双季稻为重点,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以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为主的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全县粮食计划种植面积105万亩,比去年增加2.6万亩,增长2.59%。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6.5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增长0.58%。现已完成早稻播种面积42.1万亩(同比上年增0.6万亩),中稻2万亩(同比上年减0.1万亩),种植春玉米9.5万亩(同比上年增0.5万亩),豆类4万亩,薯类5万亩,其他谷物0.5万亩。晚稻计划42.5万亩。

1、严格推行“四级五包”工作责任制。 县里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农委、水利、农机、粮食、财政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东安县发展粮食生产指挥部。县政府下发《东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6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及《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安县粮食生产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并与各乡镇签订东安县2016年粮食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推行县级领导带相关部门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的 “四级五包”工作责任制。把各乡镇场的粮食总产、水稻高产示范片创建、种粮大户培育、集中育秧、扩种双季稻、防止耕地抛荒等工作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用足用够用好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及措施,大力宣传各种先进经验、先进模式和先进技术,大力宣传农民创业典型。切实做到政策法律宣传到户、农业科技服务到户、市场信息传送到户、优质农资供应到户。二是加大投入。县财政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其中用于高产创建示范物化补贴200万元、早稻集中育秧补贴200万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400万元、国家农作物抽样对地调查点建设100万元、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种粮大户奖励100万元。三是加大奖补力度。今年,除国家适度经营补贴外,县委、政府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继续对100亩以上双季稻种植大户实行奖补,奖补标准为每户5000元,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也结合实际制定奖补标准和措施有的给予现金或物资补贴。四是建立风险机制。所有种粮大户全部投保,降低灾害损失。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大户发展,目前,全县新增30亩以上大户160户,总数1478户,流转土地面积12.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2.8万亩。培育家庭农场130户。

3、强化服务,打好技术组合拳。 一是积极开展春耕备耕。自2月份以来,县农委着手制定了《2016年东安县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主推技术》和《2016年东安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主导品种简介》,并分别印刷4万余份资料分发给各乡镇场的村、组及农户;组织技术人员600多人(次)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组织、指导农民搞好春耕生产。二是突出集中育秧。以控制直播、遏制抛荒、稳定发展双季稻生产为目标,以培育发展育插秧专业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抓手,全力推进早稻机插秧、抛秧的集中育秧服务,实现由供种到供秧育秧一体化转变,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全县在16个乡镇286个村共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点635个(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点204个),秧田面积3700亩,可移栽大田面积10万亩(其中早稻专业化育秧可移栽面积4.3万亩)。通过集中育秧的辐射带动,全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到了42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6万亩,为“压单扩双”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科技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对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全县共编发《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技术指导手册》1.2万册,举办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班共220多期(次)。四是推行病虫专业化防控。在各乡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20个,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60个,培训机防手1500名,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突破10万亩。五是制发测土配方施肥卡。在全县范围内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20万张,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力争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六是狠抓办点示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创建办点示范工作,将粮食高产创建列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万千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并且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集中力量办好2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和14个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各乡镇负责办1个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分别由党政主职和分管农业负责人负责;各行政村负责办好1个百亩高产示范片。

4、治理耕地抛荒与促进土地流转有机组合。 一方面,从严治理耕抛荒,东安县将制止耕地抛荒任务采取责任制的形式层层包干,分管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逐洞逐丘逐户对抛荒地块进行调查摸底,建立2亩以上的稻田抛荒台账。采取流转土地、代耕代种等措施进行灭荒,最大限度减少季节性抛荒,杜绝长年和连片耕地抛荒,坚决制止耕地流转后非农化。另一方面,努力促进土地流转,要求各乡镇在稳定原有大户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尝试以村组为单位,将粮田经营权流转到种田能手手中,或以乡镇为单位流转部分粮田承包经营权给种粮大户,促进粮食生产相对集中连片。特别是在双季稻重点区域,全面实行土地流转,优先招募大户。对规模种植大户耕地流转区域优先修机耕道和改善水利设施,中低产改造工程实行重点倾斜。

5、强化日常督查。 为将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两办督查室组织相关单位不定期对全县粮食生产进行督查;县农委组织农技干部协同当地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对各乡镇场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县发展粮食生产指挥部及农委领导经常在各乡镇主要干线督查粮食生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衔接,并督促限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