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气象行动 邀您参与——“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全纪实
25.03.2015 20:37
本文来源: 气象网
气象知识 邀您看
支起桌子,摆上气象科普宣传资料,立起展板,气象科普宣传小组走进了农村、社区、学校的人口集中区,为前来的群众发放气象知识宣传品,回答提出的气象问题,了解气象知识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
世界气象日活动期间,长沙市气象局组织两支气象科普宣传小分队,共20多人,先后到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财经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望城区靖港石毫村、咸嘉新村社区进行了讲座和科普宣传。
活动中,前来咨询参观的居民络绎不绝,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气象知识的展牌,和气象局工作人员交流气象知识。此次活动中共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近千份。
气象疑惑 邀您问
“我天天收看望城的电视天气预报,来安排第二天的农业生产。可有时农作错过了节目,节目有重播吗?”
“天气预报是我们农业生产的血脉,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活动吗?”
“预报除了未来24小时,还有未来一周、月、季、年的长期天气趋势预测吗?长期预报更有利于我们来安排未来一年的蔬菜生产品种及规模。”
3月23日上午,长沙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宣传小队来到望城区靖港石毫村,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以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科普讲座,村民们同气象专家积极交流气象疑惑,进行了热烈的气象知识的问答活动。
“为什么昨天天气报的雷阵雨转多云,今天一起来又没有雨呢?”周建坤解释道,对于天气预报数据很多群众有3个方面的理解误差。一是时间点,气象局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日界是从预报当天晚上8点至第二天晚8点,昨晚已经下了雷阵雨,今天白天天气转为多云了,所以预报是无误的;二是气象站点的局限性,气象员做预报是根据当地观测站测量的数据,观测站是设立在一个固定地点,而预报是预测一个区域的天气情况;三是突发性或局地性天气的不可预测性,局地性、突发性灾害天气是难以监测到的,但是现在有短期预警信息,短期预警信息是针对未来3-6小时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气象生活 邀您行
气象信息天天看,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带着疑问,3月21日,湖南日报100多名小记者们来到了长沙市气象局,身临其境的体验了气象人的生活。在观测站,观测人员带领着小记者们认识并查看了气象观测工具;在影视中心,小记者们当起了气象播报员,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感受了气象播报的乐趣和责任;在气象台,预报人员站讲解了天气预报的基础知识,演示了制作预报的整体流程。
“阿姨,我们晚上睡觉了你们也要上班吗?”一个小记者问预报员。
“是啊,我们是24小时值班的,这样预报突发的天气情况才可以第一时间给大家发出预警预报。”预报员回答。
“气象人真伟大,我长大也要做一名气象人,做一个伟大的人!”小记者信誓旦旦的说道。
气象故事 邀您听
图文并茂的PPT,生动讲解着的老师,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要以为这是课堂,其实这是长沙市气象局的会议室。3月21日,现长沙市气象局业务发展处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员、气象专家陈朝晖围绕2015世界气象日主题“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给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活泼的讲座—《走进南极》。
讲座中,陈朝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着南极故事,最后还通过“答小记者问”的形式与同学们亲切交流,让小记者们在趣味的故事中感受气象知识的魅力,学习防御气象灾害的基本方法。
气象微信 邀您扫
世界气象日活动期间,长沙市气象局还推出了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公众平台,借助新媒体,提升群众气象科普知识,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市气象应急管理能力。
“长沙市气象局”微信公众号秉着体贴入“微”服务大众的原则,每天会推送图文的预报信息,温馨提示,更新未来一周预报、天气指数、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宣传常用应急知识,提供各类应急资讯,让气象信息与群众实现“零距离”接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超强降水、局地强对流、干旱、低温雨雪冰冻、暖冬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面对气象灾害,只有拿起气候知识的武器,指引做好最早最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政策,共同参与气象行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未来才必定雨更清、天更蓝,人与自然更和谐。
本文来源: 气象网
25.03.2015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