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倒逼 出租车专营制度需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以前每次到北京,都为打车而头疼。今年,他干脆换了出行方式,到京第一天,便跑去买了一张交通卡。
正如施杰曾遭遇的,打车难是不少老百姓都曾遇到的问题。而出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但就在过去一年,名为“专车”的打车服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迅速流行,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打车软件累计用户达1.72亿,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2月14日,国内最大的两大互联网打车软件宣布合并,两者占据市场份额之和高达99%。
传统出租车行业被冲击了!
专车的异军突起,被不少专家如是解读:在传统出租车营运体系下,公众出行的需求远未被满足,专车提供的更为便捷、个性化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服务模式,则填补了这一需求空白。
“快的打车”公共事务总监叶耘说,打车难的根本问题是供给没法对应需求。过去5年,北京出租车数量接近6.8万辆,没有什么变化,但北京人口在过去5年增加了400万,这形成了很大的供需失衡。
打车软件能否缓解打车难,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约94%的出租车司机认为,打车软件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空驶率,提高了收入,另有72%左右的乘客认为,打车软件让打车变得更方便,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
叶耘说,如果说没有互联网,专车也许不容易发展起来,专车借助于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运行模式,对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垄断是极大冲击。
然而,时至今日,专车的合法化问题一直在被讨论。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多年来遭人诟病的出租车专营制度。
日前,全国工商联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尽快废除出租车专营制度的提案》,工商联建议尽快废除出租车专营制度,让出租车行业回归市场经济的轨道。
提案建议,政府应明确职责定位,彻底斩断与行业之间的利益关联,从行业中完全退场。此外,出租车市场应对社会开放,破除“数量管制”、建立“质量管制”体系。
3月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出租车行业发展至今,确实存在规模和管理上的问题,需通过改革来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使老百姓用起来更加方便。
杨传堂说,关于一直在舆论焦点的快的打车、滴滴打车、一号专车等新生事物,目前交通部正在调研,争取尽快出台指导意见。
他还表示,指导意见会遵循鼓励创新、规范管理的态度,既要满足人民的出行的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也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的秩序,保障乘客的合法的权益。
这也是施杰所呼吁的,他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打车软件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相应地,政府是否应该简政放权,取消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出租车公司的特许经营是有偿获得的还是无偿获得的。“如果是无偿获得现在的特许经营权,出租公司凭这个来生存赚取利润,政府为什么不能够放开市场?”蔡继明说,“如果出租车垄断放开了,专车也未必就能有那么大的市场,也未必就有多高的盈利。”
他认为,放开之后,大量出租车进入市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可能会形成出租车和专车平等的公平竞争环境。
当然,出租车行业改革很大程度上要突破现行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过,这在蔡继明看来,并不妨碍改革。
他的建议是,“出租车的改革,应依照法律程序来改,而不是死板地依照现行的法律,如果是这样,那所有的改革就别改了。”
他举例说,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33个县市区暂时停止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若干条款》。“这才叫做依法改革。实践中依照法律程序来改,不是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改”。
蔡继明建议,此前出租车改革颁布了很多条例,“可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授权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改革试点”。
“专车不管现在或将来合法不合法,要想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须取决于整个出租车行业改革是否走向市场化。”蔡继明如是强调。(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