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中国百姓生活尽显"智能范"
中新网长沙4月16日电 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中国百姓生活尽显“智能范”
作者 王昊昊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AI智能音箱。”师宇琼这样描述自己的智能生活,“以前那些只能在电视里看到、感觉很神奇的高科技产品,如今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已随处可见。”
智能机器人向导。 王昊昊 摄智能冰箱、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窗帘、智能插座……今年30岁的师宇琼是湖南长沙人,说起生活中的智能产品,如数家珍。“无时无刻不在和智能产品打交道。”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智能产品,正悄然改变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师宇琼的生活就充满“智能范”:“早上起来,AI智能音箱为我预报天气,筛选最便捷上班路线;做家务忙不过来时,AI智能音箱陪宝宝讲故事;中午吃饭用智能点餐机器人点餐;冬夏季节回家前,通过手机提前打开空调;出差旅游时,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时观察家里的动向……”
智能机器人值守停车场。 王昊昊 摄便捷、智慧的生活方式已成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追求。智能早教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冰箱、智能按摩椅、智能风扇……这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各类智能产品,已逐渐成为中国各地大型商场的“主角”。
天猫、京东等中国各大电商平台2017年“双11”的销售数据也显示,智能化、品牌化、个性化商品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消费全面升级态势正在加强。
小到智能手机,大到智能家居,再到银行取钱、医院就医,智能产品和智能化操作模式正逐步渗透到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康,小康,测量血压。”“请您手心朝上,将手臂伸直放入检查孔内……”位于湘潭的湖南健康产业展示馆里,智能医疗机器人“小康”正为患者测量血压。“小康”搭载了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系统,不仅能随叫随到,还能测血压、血糖、体温、心电等常规数据,对骨质疏松进行智能筛查,借助医疗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健康建议。
不设岗亭,没有专门值守人员,长沙市首个智能机器人值守停车场里,来往车辆有序通行。设在停车场出入口车闸处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语音问候引导、扫码及现金支付、打印发票、无车牌车辆收缴、车场停电手机APP线上拍照缴费等功能。
就在今年4月9日,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无人银行”也正式亮相。这是中国银行业首家无人银行,全程无需银行职员参与办理业务。步入大门,高低柜台、忙碌的工作人员和拥挤的人群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智慧柜员机、外汇兑换机等各类金融服务与体验设备。
越来越多企业的投资目标也“闻风而动”。2016年跨界进入机器人行业的北京猎豹移动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猎户机器人平台,并推出接待机器人豹小秘、零售机器人豹小贩、儿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等产品。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实现不了自主智能。研发机器人的公司很多,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做到真正有用是目前的难题。”北京猎豹移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盛说,用户体验的结合是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独霸全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很有可能让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再获突破。
“安全、快乐、健康等人类生活的需要推动了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运用在机器人、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各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说,新时代下,中国正借助人工智能的效率、精准和预测优势,重构、洗礼消费产业和社会。(完)
【编辑:黄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