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祖国河山,上一堂行走的课
近日,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学生来到福建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旅行,图为学生在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福建土楼。 学校供图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2月26日讯(记者 潘东晓 通讯员 胡思)现在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彰显出对于行走和体验的向往。常常坐在教室里、枯燥学习的你,是不是也有一份悸动呢?期待在行走中学习,如同古人一样游学、经历,将教室设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感受、吸纳、研究、体悟……然后将所经历的深植入心。这想想都令人激动不已。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330名初二学生就经历了这样一次令人激动并难忘的研学旅行。近日,他们在一周时间内,前往福建厦门、漳州等地,完成了深度考察厦门大学、领略厦门闽南和华侨文化为主题的修学活动。师生们边走、边看、边研、边学,领略了不一样的当地文化,收获了一段难得的游学经历。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福建省,当地的闽南文化和我们所在地域的湖湘文化有什么不同呢?”“厦门大学有哪些历史传承和学科特点呢?”“福建还有独特的民居——土楼,他是如何形成的?”研学开始之前,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带着问题上路。
研学过程中,最令同学们感兴趣的莫过于位于漳州市的独特民居土楼了。“土楼错落参差苍翠间,依山傍水固如磐,不但建筑奇巧,而且内部设施完善……”参观完后,1503班学生伍晟康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
以前只在文献资料当中了解过土楼,经实地研学考察后,伍晟康发现更多土楼中蕴涵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一个圆圆的空间里,各自一家,自炊,自做,但又形成其乐融融的大家。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让几百号人围在一个大圈子里井然有序地生活啊!”伍晟康感叹。
“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不实地考察,你永远不会捕捉到那一丝触动。”伍晟康摸着土楼粗糙的黄色外墙,他说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时空的厚重。
研学的重点还放在了厦门大学和陈嘉庚故居,300多名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停地请教、调研,认真地做着记录,透出一股极强的钻研劲儿。
大部分学校支持游学
“研学旅行或者说游学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求学和教学的方式,孔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对于开展研学旅行,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校长高晓苏告诉记者,游学古已有之,现代社会条件更好,更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研学之旅。
高晓苏说,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开阔视野,增进学识,培养他们的毅力、品质及世界观。后来的文人墨客也大多喜欢游山玩水,但他们都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在游山玩水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诗情,积累相关的经历。
据了解,除了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其他大部分学校暂时未在学期中安排成行,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类似的活动。同时较多数学校表示赞成和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目前研学旅行或者游学之类的活动,多数在寒暑假开展,且大多由家长主导、学校配合等形式进行。”盼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透露,例如今年暑假,部分学生前往了湖南湘西开展游学体验行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活动反响较好。此前还有长沙县一中组织部分学生前往北京大学、北师大等高校开展过暑期游学活动。
“研学旅行一方面是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经费问题。但是不管是经费限制还是安全问题限制,都不能成为阻止研学旅行的借口,因为研学旅行对于孩子成长,能起到传统教学、书本教学不能取代的作用。”龙塘小学校长彭志国说。
11部门联合发文鼓励研学旅行
星沙时报讯(记者 潘东晓)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不仅用安全保障方案为安全兜底免除学校后顾之忧,而且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将成为无法省略的教育教学环节。
《意见》指出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针对家长担心的研学旅行“费用会不会很高”问题,《意见》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交通、铁路、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执行儿童票价、减免门票等方式支持研学旅行开展。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编辑: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