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折射出教育思维的懒惰
近日,有读者反映,神木县中学在学校食堂分别设立了男生就餐区和女生就餐区,严格禁止男女学生在吃饭时“混坐”。记者核实了解,该项措施已经实施数月,校方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早恋,且效果显著。(1月27日《华商报》)
男女生分区就餐,彼此隔阂,在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暧昧”行为,当然“效果显著”。不过,在手机、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真想恋爱的同学,只要由“地上”转入“地下”就行了,学校的男女生分餐制度不过是让校方“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时期,青春期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现象,并且男女生之间需要沟通交流来满足这种情感需要,来释放这种青春期的萌动情绪,假设硬生生地切断这种沟通交流的渠道,说不定更会激发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更会“出事”。正如一位同学所言,以前并没有觉得男女生混在一起吃饭有啥问题,但是分区之后就感觉不自在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应该在情感、婚恋观念甚至性观念等关系到人生幸福的问题上多加引导,更科学地告知学生如何处理异性间的友谊与爱情、如何寻求事业与爱情的平衡点、如何理性地处理早恋问题。但是许多学校嫌这样的教育方式太过麻烦,不如直接出台规定,将男女生硬生生地分开。这样做简单,操作性也强,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成绩与分数。在学校看来,与成绩、分数相比,情感教育、婚恋教育、性教育都没什么意义。
于是,禁止早恋的奇葩规定不断出台,有规定男女生之间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的、有限制男女生牵手的、有禁止男女生独处的。规定的背后,是一些情感懵懂迷茫、连一点避孕常识也没有的学子。学生们做了傻事,学校不自责自己教育方面的缺失,却总是庆幸多亏学校有禁止早恋的规定。言下之意是,有规定你不遵守,是你的事,学校没有责任。
当然,有的学校拒绝婚恋教育,是害怕学生受到“启发”,但实际上学校的顾虑是多余的。对于青春期孩子而言,越不触及实质,越藏着掖着,他们的好奇心越强,越想去尝试。所以,与其讳莫如深不如开门见山。如果只是出台规定拼命禁止男女生相处,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会令人想起鲁迅讽刺“男女授受不亲”的那句话: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