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档案馆市民凭身份证可免费查阅档案
省档案馆昨日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百位市民体验档案装裱、整理过程等
长沙晚报讯(记者 姚倩)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查询档案有哪些流程?珍贵档案又是如何收藏的?昨日,省档案馆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近百位市民和学生走进档案馆,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体验档案服务,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己动手,体验档案修裱过程
一页泛黄的文件用浆糊平整地刷在宣纸上,去掉中间的气泡,再小心地撕掉背面的塑料纸……几十名小学生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动手体验档案的修裱过程。“原来保存一页档案这么麻烦,有这么多道程序”,来自蓉园小学的学生黄倩倩感慨道。
除了档案修裱工作室,档案馆还在开放日向前来参观的市民展示了平时不对外开放的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工作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把一份份单独的文件变成有序案卷的整理过程,以及资料扫描、目录录入的数字化过程。在档案查阅利用窗口,工作人员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档案馆馆藏的构成和查档的规定与流程。据了解,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查阅档案。
看档案珍品,感受历史的印记
除了学习档案查阅、体验档案管理,市民们还参观了三个档案展览。《档案珍品陈列》集中了档案馆的珍贵馆藏,在这里,市民们看到了青铜器铭文拓片、毛泽东就读第一师范时的同学录、黄埔军校同学录等档案藏品。此外,市民们还参观了江永女书文化展和雷锋家乡学雷锋展览。
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已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省档案馆保存有江永女书档案原件,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雷锋家乡学雷锋》则是为了纪念湖南学雷锋活动50周年、弘扬社会正能量而举办的档案展览。参观过后,市民们纷纷表示,这几个展览既让他们学了知识,也感受到了档案利用的丰硕成果。
档案数字化,大数据时代查阅档案将更方便
据悉,省档案馆共藏有档案70万卷。今年,省档案馆正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将馆藏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处理,建设超大型的档案全文数据库。目前已完成120万页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扫描档案的存储容量超过30TB。数据库建成后,市民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词,鼠标轻点,相关可公开的政务文件甚至是新中国建立前的老档案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大数据时代,查阅档案将会更加方便。
【延伸阅读】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档案”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对于档案的称谓各朝也不相同。商代称“册”、周代称“中”、秦代称“典籍”、汉魏以后称“文书”、“文案”、“案牍”等。档案因其特有的凭证价值,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今世知古,后世知今”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