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乡“五项举措”助推精准扶贫

08.03.2016  16:48

  湖南新闻网韶山3月8日电(通讯员 周翼)韶山市韶山乡以新划入的7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为攻坚重点,立足“一提前、两实现、三达到”目标,主动作为,通过“五项举措”全面推进精准扶贫。2015年年底,韶山乡实现年均收入低于2850元的在册的贫困户177户,贫困人口586人基本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全部清零,个别村年收入达到10万元。

   结对帮扶引扶贫

  2012年5月,湖南省委部署原湘乡市龙洞镇谷阳、石塘、花桥、韶东、韶西、新湖、城前7个村成建制划归韶山市韶山乡管辖。初步统计,在2012年7个村的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贫困人口超过1300人,人口贫困率为10.8%,与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与省委决策在韶山实现“两个率先”的既定目标格格不入,使得扶贫工作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

  韶山市、乡两级高度重视所接管的7个村的建设和发展,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给予资金和政策的重点扶持。每个村都安排有一名市委常委联点,有的村还有两位市领导办点,接受双管单位和市直单位的帮扶。在确定“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之后,扶贫工作得到了更高平台的支持。新湖村定为省级帮扶村;韶西村、谷阳村定为湘潭市级帮扶村。省管理局领导、湘潭市委严华副书记、廖桂生部长不止一次下到贫困户家中访困问需、访贫问计,反复调研和督导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组扎根群众,和市、乡、村干部一起制订建整扶贫工作方案。新湖村的“五扶引领”、韶西村的“三年规划”、谷阳村的“村庄改造计划”都成为鼓舞人心的举措。

   基础设施扶真贫

  因地处湘乡市西北边陲,新划入的7个村都存在“堵一冲、堵全村”的交通格局;花桥、城前、新湖3个村的农村电网亟需改造;各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韶东村的灌溉系统频临瘫痪……韶山乡抓好农田水利、农网改造、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3年至2014年共计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80万元,护砌山塘216口,整修渠道6000余米,防洪加固11处;投入610万元完成3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硬化农村公路59公里,实现入户率95%以上;4个村完成国土平整630亩;6个村投入720万元完成450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全乡整合注入扶贫资金800多万元,落实危房改造191户。

   产业发展防返贫

  韶山乡以项目扶贫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区域性连片开发的模式。按照扶贫工作方案,在新湖村建成“韶山宾馆蔬菜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金银花种植基地”、“文波种养合作社”;谷阳村落地“御谷生态园项目”;韶西村组建“海通种养合作社”、“韶西种养合作社”,“韶关花海项目”达成意向,本土景区农家乐投入规划;韶东村“海燕养鸡场”、石塘村“千金坨农场”等,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一片一片开发,一个村一个村建设,形成了一批规模聚集点和一批产业带,提高了农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集约化程度,实现扶贫上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精准扶贫促脱贫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将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扭转为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乡扶贫办组织全乡干部和扶贫工作组同志一道进行“一进二访”,制定“四评九不评”的识别红线,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通过统一扶贫标准,由村民申请、小组户主会比选、“两委”扩大会比选、张榜公示、再次比选、再次公示,在7个村确定贫困对象177户,每户都划分了诸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种类,制定“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进行无缝对接。2015年在7个村完成扶贫工作政策兜底93户235人,救急难和大病救助40人次,产业帮扶37户,助学77人次,累计助学金达23万元。

   精神扶贫根治贫

  韶山乡以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为阵地,通过农家书屋、“村村响”广播文化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开户主会等方式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教育。通过举办村民素质提升班、现场示范指导、发放培训资料等方式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举全乡之力,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贫困村的文明创建水平已实现与“五个”韶山接轨。

  目前韶山乡贫困村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热土,新湖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打造每家每户“最美庭院”;韶西村修路改危桥,启动一流村部建设;谷阳村120户民居改造已完成样板房建设,朝着“一村一品”的目标,村村有规划、户户有产业、处处讲环境,生活品质跨越提升。

省外人员来返长沙最新要求:不满5天不得进餐饮商超
   关于进一步加强来(返)长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 新浪湖南
长沙博物馆最新公告
   长沙博物馆发布    疫情防控措施最新新浪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