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纵横 长沙河西每隔3公里修建一条过江通道
作为国家“两带一部”的核心区域,湘江新区近3年内,重点建设的“六纵八横”14条主干道和全区内80多条次干道逐步完善,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丰满。 陈飞 摄
记者 张洋子
西进,是近年来长沙的主题。轨道交通的布局更明确指示了向西的城市生长方向。
7月30日,位于湘江新区商贸物流核心的湖南高星物流园铁路专用线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明年,这条3.08公里长的铁路专线将肩负着向外连接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与全国铁路货场及专用线全面对接的重任,进一步提质长沙大物流格局。
大物流腾飞的背后,是大河西大交通建设的如火如荼。
作为国家城镇化“两横三纵”格局中长江横轴和京广纵轴的结合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核心区域,大河西近3年内,其起步区和核心区内重点建设的“六纵八横”14条主干道和全区内80多条次干道逐步完善,大河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丰满。伴随着“七桥两隧一地铁”十龙跨江西进,一个服务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辐射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圈已经形成。
“河西的变化一日千里。”在路网纵横中,大河西发展正以加速度前进。
1 承东启西,每隔3公里一条过江通道
一条湘江将长沙劈成两半,对于老长沙人来说,轮渡是最开始的过河工具。上世纪70年代,橘子洲大桥从五一西路横跨湘江,河东河西开始第一次相聚。此后,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相继建成,长沙“六桥三环”格局形成,河西芳容初显。
对居住在河东桂花城的黄明伟来说,他管理的公司3年前搬到了河西,而妻子在河东湖南中医附一医院工作。需要接送妻子上下班的黄明伟,因为要过河,以前最头疼的莫过于在早晚交通高峰时被堵在桥上。
2013年12月25日,长沙南湖路湘江隧道建成通车,这是长沙市第二条湘江隧道,分为南北两线双向4车道穿越湘江,全线约6公里,设计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从江底一穿而过,最快只要3分钟。”对黄明伟而言,现在从南湖路湘江隧道过河,虽然上下班高峰期隧道车辆比较多,但并不会像之前被堵在桥上那么严重。
类似黄明伟这样的“过江族”有很多,而长沙可供选择的过江通道现在已达十条。2011年,营盘路湘江隧道开放迎客;2012年,福元路湘江大桥对外通车;2013年,湘府路湘江大桥和南湖路湘江隧道正式通车;2014年,千年古城长沙迎来飞跃湘江的第一条地铁线……“七桥两隧一地铁”十龙过江交通格局下,不仅方便河西人东行,更吸引河东人西进。打算在河西湘江新区选个办公新址的李维棠说,现在几乎每隔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通道。河东和河西的距离迅速拉近,过江也愈加畅达。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最末页
1/2
总共2/每页1
(稿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张洋子)
(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