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陈恭森筹建首个乡镇民俗博物馆 演艺厅开到农家
▲江背镇文化站里藏着一个湖南乡镇首屈一指的民俗博物馆,有600件农村还在使用或已经消失的民俗用品。图为陈恭森正在介绍博物馆里的老物件。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星辰在线3月10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赵鹏 实习生 刘秀兰) 带村民参加县里的舞龙大赛,捣腾五福村的农村艺术节……长沙县江背镇文化站长陈恭森忙不赢。陈恭森在江背镇可谓家喻户晓。建首个乡镇民俗博物馆,引进首个乡镇专业歌厅,这位朴实而腼腆的小个子几十年活跃在小小的乡间群众文化舞台,搅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江春水。
晚报通讯员筹办起民间博物馆
陈恭森上中学时,因为家贫他便辍学在家一边种田一边自学文化,利用闲暇时光投稿至当时的长沙日报(现《长沙晚报》)。很多村里新发掘的文物经过他的考证和整理在长沙晚报上报道。如何把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乡村文化激活,陈恭森一直在思考。
“这个推子是清朝的,还有唐宋时期的陶器,最远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在江背文化站里藏着一个湖南乡镇首屈一指的民俗博物馆,有篾器、瓷器、陶器等 600件农村还在使用或已消失的民俗用品。而这都是陈恭森30年间走家串户一件件收集的。正是这些文物,使展览馆成了文化站的一块招牌。
陈恭森回忆,在文物收集过程中,有时为收集一件文物,他的行程可达数百里甚至跨省。一次为了一顶清朝的官帽盒,陈恭森“四顾茅庐”,官帽盒的主人蒋爹爹最终被感动捐出了自己收藏的宝贝。多年下来,陈恭森用于收集文物的资金达20多万元,所收文物均免费展出,“现在民俗文物展览馆也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的课外教育基地。”
把城里人的演艺厅开到农家
2009年,陈恭森提申请、写报告,请求筹建综合文化站。在政府支持下,2011年6月,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竣工。
“走,看节目去!”每月1日、15日晚,江背镇四面八方的村民赶到文化站一楼享受文化大餐。文化站建成后,陈恭森用市场运作模式,引进企业建立了全国首个乡镇标准化演艺中心——金音演艺中心,周末为村民们献上精心打造的文艺大餐。目前已成功演出几百场,场场观众爆满。
而在陈恭森的奔走下,江背镇建起了藏书7000册的乡镇图书馆。如今,该馆已升级为长沙县图书馆江背分馆,图书借阅实现了系统化管理。“现在年纪大了,我特想能在退休前培育一位接班人,能够让大家一直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陈恭森说,以后退休了也会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让镇上居民和城里居民享受同样的精神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