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最美邻居”接五保户一住8年 正能量感染乡邻

22.05.2016  16:40

   星辰在线5月22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李彩凤 汪衡) “婆婆,给你摘了点青菜。”昨日上午,浏阳市蕉溪乡常丰村关山组的袁建平又来看望五保户肖友莲母子。2008年,袁建平夫妇把住在危房中的肖友莲母子接到自家,一住就是8年,被乡亲们誉为“最美邻居”。前不久,在政府补贴和村民自发帮工下,96岁的肖友莲和身体不好的儿子易文月住进了新房,但袁建平仍坚持每天上门照顾,帮忙做做饭,送点蔬菜、食用油等。

  看着老邻居有困难,不帮心不安

  肖友莲丈夫早逝,耳朵背,行动也不便。儿子易文月今年也已66岁,因患冠心病、精神疾病,至今未婚。母子俩原本住在两间简陋的土坯房中。2008年春季,一场暴雨之中,肖友莲家中开始到处漏水。“当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床上的被子都淋湿了。”袁建平说,更令人担心的是,土坯房墙壁开裂,随时有倒塌危险。

  肖友莲住在外乡的弟弟和堂妹等亲戚得知消息后,都来接她过去住,可老人坚决不肯离开这个住了几十年的地方。看到这种情况,袁建平和丈夫彭道山商量,决定把肖友莲母子俩接到自家来住。“看着老邻居有困难,不帮心里不安。”袁建平说。

  家里一下多出两口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袁建平收拾干净房间给肖友莲母子住,并配备了带热水器的单独卫生间。肖友莲不能久站,袁建平就帮她洗澡、换衣服;易文月身体不好时,袁建平还要为他们做饭、打扫卫生。而当时,袁建平夫妇的两个孩子一个才出生不久,一个在读初中,还有一个婆婆要照顾,一年到头有忙不完的家务和农活。收入方面,主要靠彭道山在长沙市区做油漆工挣点钱,袁建平则种菜、养猪补贴家用。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邻里特融洽

  “帮个一天两天容易,但这一帮就是好几年,恐怕只有袁建平夫妇能做到。”昨日,邻居们纷纷为袁建平夫妇点赞。邻居彭素梅说,肖友莲年纪越来越大,性情有时有点古怪,照料起来很困难,但袁建平很用心。比如,她知道老人喜欢吃豆腐和鱼,就做好菜哄肖婆婆开心。

  正是被袁建平夫妇这份浓浓的邻里情所感染,关山组10多户人家关系特别融洽:谁家父母外出孩子没人带,托付给邻居就是了;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出来分享……去年,当地政府补贴肖友莲4万元钱用于建房,邻居们则争先帮忙买材料、盖房子,义务帮工100多天。

  “好家风带动了好民风。”蕉溪乡党委书记曾云峰说,该乡已连续五年开展“身边的好人”评选,在培育乡风文明中引导农民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乡村。

  星城夜谈

  善心可依能渡人

  文峰

  “村民袁建平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向邻居老人伸出援手,并且一帮就是8年”,这样的好人好事无疑让人感动。而透过新闻的诸多细节,我们可以想见,在8年时间里,这个农村家庭一定还有更多感人故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村民朴素持久的恻隐,在一群人心中激荡起了爱心的涟漪,继而让整个村落弥漫着温馨元素,这无疑充满着正能量,动人心弦。它也例证着,善心可依能渡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公序良俗做文明增量。

  当然,这样的新闻也给我们以反思。身处亲人社会之中,我们随处可见亲情烙印:为自己的长辈让路,为自己的晚辈撑伞,你甚至会为远方的亲戚解难。但离开这个亲人社会,面对陌生人乃至邻居时,很多人却难有这种习惯性动作。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是非和利害去思考问题。这两套思维逻辑如果放在纸面上,一般都能并行不悖,可若放到生活中,却是考验人心的一块试金石。有的人以自我为圆心、自私自利为半径生活;有的人却先公后私、先众后己生活;有些人即便离开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对感动的解释。当感人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时,我们更能感受善念的力量。我们为“最美邻居”感动,但感动不能只意味着震撼与温暖,更该有见贤思齐的行动。如何学会既关心亲友又关心他人,涵养爱心元素,是我们在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社会过程中,必须答好的一张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