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近期连续发生两起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原标题:衡阳近期连续发生两起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近日,衡阳县一村民从山上采摘野生毒蘑菇导致一家5人中毒,衡阳市疾控专家赶赴患者老家采集该野生毒蘑菇,经省专家鉴定为剧毒类灰花纹鹅膏,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市疾控专家透露,近期,衡阳市已连续报告两起采摘和食用有毒野生蘑菇而发生中毒住院治疗事件。
据悉,今年以来,湖南省一些地区出现十多起采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据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透露,2015年湖南省因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到食物中毒总人数的57.77%、28.26%、84.62%,且基本发生在农村家庭用餐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毒蘑菇中毒已经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
衡阳市疾控专家介绍,毒蘑菇中毒事件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家庭采食。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消费者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目前鉴别野生蘑菇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往往并不可靠。
衡阳市疾控专家对记者说,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在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衡阳市疾控专家提醒:在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不在散商游贩处随意购买,并保存好购物凭证。同时,要提高野蘑菇的鉴别能力,不随意采摘野蘑菇,尤其是不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工、经营野生蘑菇时,要确保所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另外,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当地食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衡阳新闻网记者卢幼莲 通讯员 刘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