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围3大信号:开放倒逼改革提速
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上海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自贸试验区扩围,再一次展示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业内人士分析,扩围后的四大自贸试验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的信号明显。
信号一:蹄疾而步稳 自贸试验区思路更加成熟
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试验区探索加快实施,相关法律调整在四大自贸试验区同步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在福建平潭,“卡位”成为最热门词汇。为了对接自贸试验区美丽图景,平潭人李兹钿早在今年6月就与两个台湾朋友合伙,开设了台货店铺。如今李兹钿的“跨海峡”合作店铺,已成为平潭对台免税商品市场的第一大商户。
“自贸试验区快速推进,并预留‘三年试行’的政策调整空间,充分显示了改革的‘蹄疾而步稳’。”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表示。
相关专家表示,自贸试验区“各有特色、均衡发展、不贪大求全”的特征凸显,说明中央推进自贸试验区的思路更加成熟,也有利于集中力量突破体制障碍,真正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目标。
信号二:并非简单复制 强调“互补、对比”试验
26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表示,在广东、天津和福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再设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互补试验和对比试验。
“互补、对比”,成为业界关注的自贸试验区扩围“焦点”。由于承担改革开放“国家试验”的职能,不简单复制、走差异化道路,对于扩围后的自贸试验区队伍至关重要。
据广东省有关部门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将通过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港澳开放、破除准入后的隐形壁垒和政策障碍、自贸区自身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在借鉴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特征,重视对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自由贸易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对外透露。
福建对接台湾,广东侧重港澳,天津重点面向东北亚并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业界人士分析,从三大自贸“新军”的战略布局来看,区域化特征、目标指向性更加明显。
“服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闽台融合,是福建的重大使命;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落地,将为闽台产业融合拓展更大政策空间。”黄端认为。
信号三:压力测试升级 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
在此次扩区之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而“扩区”后的面积大大增加,并跳出了原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范围。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扩区,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即自贸区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上办。“世界上其他的自贸区,多半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因此需要海关的特殊监管。我国自贸区虽然也要促进贸易便利化,但更重要的是试验金融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内容,是一个综合改革的概念。”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教授认为,设立自贸试验区更像一种压力测试,相关改革举措放在这个框架下尝试,并以此倒逼简政放权、机关效能建设等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步伐。
“投资自由化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重要经验。”刘恩专认为,在国民待遇基础上,天津滨海新区将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摸索建立的负面清单,清单所列事项甚至更为“瘦身”。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寅表示,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未来自贸区将持续推进。比如尝试以大数据为支撑,建设监管信息共享的平台,使得事中事后监管更加现代化。(新华网记者胡苏、王攀、毛振华、季明、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