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蔬菜市场搬迁临近 老菜贩憧憬指尖上的新市场

06.11.2014  13:16

从明年底开始,到马王堆蔬菜市场批发蔬菜就成为历史了。

而今的费德山,每天能卖50吨蔬菜,是市场内有名的“蔬菜大王”。

新项目位于黄兴镇,同时升级为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

  华声在线11月5日讯(记者 邹园)“香菜10斤打包”、“芹菜20斤装车”、“黄瓜要50斤”……凌晨6点,天刚泛亮,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里,老板们喊着装货的声音此起彼伏,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即将要关闭的市场。

  历经23年风雨,生于下河街、长于马王堆的湖南最大“菜篮子”,将在明年,告别主城,外迁至长沙县黄兴镇。

  像往常一样,一大早,费德山就来到了市场。这条上班路,从1991年市场成立迄今,他已经走了23年。

   1988年:揣着借来的300元,南县小伙进了城

  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长沙菜市,南县人费德山这样说,“那时候都是挤在湘江边上的下河街交易,主要也就是早上那阵子来买菜的多。

  1988年的冬天,26岁的费德山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他咬咬牙,找亲戚七拼八凑,借了300块钱,带上一个蛇皮袋,跟队上的2个年轻小伙进城了。

  “那时候就专门帮人家当搬运工,装货卸货,起早贪黑的,每天赚8块钱。”费德山回忆道。“那时候都是用板车拉货,零零散散的,整个市场一天的交易量能有多少?500吨?了不得啦!

   1991年:菜市场搬到马王堆,他有了自己的摊位

  1991年,占地28亩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了。而这3年间,费德山积攒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并在新市场租下了一个摊位。

  “那时候除了零售外,市场上开始有了批发。”费德山开始到河南等地农村收菜,由于路程远,他们在当地租卡车拉菜。“当时用的是跃进130的卡车,每次能拉个两三吨回来。

  他说,这时候主要是收购些莴笋韭菜,一天可卖1000多斤。“当年生意很好做,一天能赚100多块,不用直接卖给市民,而是卖给菜贩子。”从此,他跟马王堆市场的其他菜贩一道,开始从零售走上批发之路。

  “那年头都是用的现金交易,每次坐火车去河南,腰包里都是鼓鼓一包钱。”回想起来,费德山笑笑,“风险确实蛮大的,不过我很小心,没被扒过。

   1999年:菜贩子华丽转身,当上了蔬菜公司老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28亩地的蔬菜市场又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了。1999年,在老市场300米开外,新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成立了。

  这次搬迁后,费德山在市场租了两个可容纳2辆25吨大卡车的摊位。收菜的范围也变得高大上了:聘请采购员,专门在河北、海南等省的蔬菜基地收菜。

  “夏天去河北,冬天去海南云南。每天两卡车的菜,都能卖完。”当记者问到他现在的收入时,费德山笑说,“每年几十万总要赚的不,现在问我吃饭的人都有几十口呢。

  在享受着马王堆交易额节节攀升带来的丰厚收益同时,商户们明显感觉到这里的规模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增长的需求。现在,每天日进出场交易车辆达5000多辆,进场交易人数达2万余人,从云南拉辣椒来马王堆市场的驾驶员赵虎感慨,“有时候就是等过磅,也要个把小时。

   2015年:更名后,将打造指尖上的蔬菜市场

  根据长沙市政府规划,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选址长沙县黄兴镇,项目建设用地1009亩,一期用地609亩(包括109亩配套用地),二期用地400亩,建设周期三年,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七大功能区:农产品交易区;电子化交易大厅;现代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综合服务配套设施;物流仓库;公用配套设施。

  “一期工程力争现在已经开工建设,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017年投入使用。”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王定邦表示,建成后的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将会使用电子化结算,打造成“指尖上的蔬菜批发市场”。

  对于搬迁,费德山觉得,也是时候了。费德山用他精明的商业大脑分析起来,在这里,人流量集中,生意好做;去那边呢,位置偏一点,开始的人气肯定没这边旺,不过好在物流会方便很多。“从政府城市规划的角度讲,这是大势所趋。

  他透露,在新市场,他将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拓展蔬菜批发业周边的一些产业。“新市场会打造成一个信息化中心,我可不敢落伍了,现在我得把手机银行、微信商城这些东西给熟悉好。”费德山摆弄着自己的手机,调侃道。

   互动

  你去过马王堆蔬菜市场吗,你在那里买过什么蔬菜?你认为什么人会喜欢马王堆蔬菜市场?马王堆蔬菜市场搬迁后,你会怀念它吗? 欢迎拨打华声在线热线电话0731-84326425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