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涂鸦绘出湖南美丽乡村“个性”振兴路
中新社益阳4月8日电 (付敬懿)凭借引入色彩斑斓的涂鸦文化,一个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小村庄,用三年时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了湖南首个“涂鸦村”,获评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全村更是接待游客354.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5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湖南第二届国际涂鸦艺术节4月6日至8日在南县罗文村举行,170余幅各式涂鸦布满乡村民居墙体,油菜花和四季花海点缀乡间田野,民宿、时尚餐饮店、土特产销售店热闹非凡。拥有“花海涂鸦”独特印记的罗文村,正凭此“个性”走上振兴路。
2015年6月,南县成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10多位充满朝气的年青人根据南县的特点,提出了在罗文村民居墙面创作涂鸦的大胆设想,罗文村的创意涂鸦便爆红网络。随后,南县又邀请中外涂鸦大师来此创作,“罗文涂鸦”引得游客接踵而至。
而村中打造的“四季花海”景观,使得“花海涂鸦”旅游品牌叫响,村里引导村民开起了民宿、时尚餐饮店、乡村KTV、清吧和土特产销售店,村里两家专注于稻田龟鳖养殖的企业建起了“龟鳖文化园”“龟鳖科普馆”,带动罗文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1500余亩。
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因此吸引回到罗文村。“80后”周密是南县华阁镇人,涂鸦大胆创新的精神也唤醒了她沉睡多年的梦想。外出工作十多年的她,在去年回到家乡打造一个集KTV、清吧、旅社于一体的“巷陌花舍”。
“美丽乡村从本质上就是当地文化的个性化彰显。”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会长邹冬生说,罗文村的成功源于当地立足现存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聚焦当地文化形式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之中。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的根在农村,大量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农村。但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涂鸦文化,是标准的“舶来品”,为何成为了罗文村的“个性”?
南县县长黄育文称,南县是一个建县仅123年的移民县,因洞庭湖北部淤积的若干洲渚连片形成了百里沃野,吸引各方移民围堤开荒,本就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在处于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时期,又有一群年轻、开放、富有活力的青年人敢想敢为。
“中国对涂鸦艺术、对截然不同文化具有大胆包容和热爱的博大胸襟。”第二次来到罗文村创作的意大利国际涂鸦艺术大师JOYS称,罗文村的开放、活力和美好,让涂鸦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和艺术张力。
截至目前,中外涂鸦大师已围绕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主题,在罗文村创作各式涂鸦作品170余幅,2018年还将新增135幅。涂鸦艺术研究中心、卡通涂鸦吉祥物等在这里不断涌现,罗文村也开启“涂鸦”文创之路。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不少只看得见绿化美化,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来农村投资、城市居民来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的发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罗文村,对美丽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自由发挥空间。
“美丽乡村与文创产品是互为兼容、切实可行的一条大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李正安说,罗文村“涂鸦”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涂鸦,它重在发掘和转化本土文化与技艺的创新让涂鸦有了肥厚的生存土壤。(完)
【编辑: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