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奉献看轻点,家人情意看重点”
■长沙县青山铺镇熊壮家庭去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今年获评全国“五好家庭”
■记者探访这个四代同堂、43口人大家庭,寻访“美好”瞬间
5月19日傍晚,熊壮(右)带着儿子教爷爷用手机看视频。 陈妙琼 摄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妙琼
光听名字,记者对熊壮的预画像是:虎背熊腰,性格憨厚的汉子。见到本人才发现,熊壮原来是个说话带笑,走路带风的“女汉子”。三次面对面采访过后,记者和熊壮成为了朋友,对她的画像更接近她的形象了:一个能说会道、做事利索的长沙“能干婆”。
在“能干婆”熊壮的带领下,这个四代同堂,43口人的大家庭,去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最美家庭”荣誉,今年5月,又获授全国“五好家庭”。是什么“美好”因子,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连续两次获得殊荣?连日来,记者多次来到熊壮家庭,感受和捕捉这些美好生活瞬间。
屋连屋心连心
5月19日,礼拜六。下午5时,在镇上幼儿园做事的熊壮骑着电动车回到家,直奔厨房。回来路上已经想好了菜单:石灰蒸蛋、清炒红薯尖,公公爱吃;辣椒炒肉,小鱼干,儿子喜欢吃。下午6时不到,四菜一汤就上了桌,饭菜香味飘了一屋子。
“细媳妇做事能干,里里外外搞得利利索索。”龙炳干今年87岁,育有7个儿子,自1998年熊壮与他的小儿子龙志力结婚起,就与他们同吃同住。“细媳妇招呼得好,过细!”有多“细”?熊壮每天出门前,都要给公公留张纸条,写清楚自己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煮好的粥放在什么地方。
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七兄弟、七妯娌,除了有一位入赘,其余六兄弟为了相互照应,特意把房子建在了一起,前后两排,每排三栋,屋连屋。一到周末晚上,外出干农活的男人回家,城里上班的年轻人开车返乡,在外读书的学生放学回来,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熊壮家,聚餐,喝茶,扯谈,一坐就是大半夜。
“放假就想回来,家里氛围好,心里舒服!”龙帅是熊壮的侄子,是长沙一家建筑公司老板,逢周末就带着妻子儿子回乡。“我们做生意的讲究财运。”龙帅认为,自己和睦的家庭,就是自己最好的财运。
兄弟和睦,妯娌之间更易亲近。熊壮是七妯娌间最小的一个,这些年得嫂子们关照也不少。熊壮曾在长沙县三中工作10年,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子,孩子的吃饭、上学,几乎由几位伯母“包干”。农忙期间,抛秧、打药、稻田灌溉、水稻收割等农活,兄弟妯娌间也是你帮我,我帮你,稻田里充满了兄弟妯娌的欢声笑语,从来都没有人计较过帮多帮少的问题。
好家风促好民风
润滑家庭关系,首要看“做人”,出门工作,主要看“做事”。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杨新枝与熊壮共事几年,对她的评价是:耐得烦,放得心。熊壮是幼儿园的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饮食尤为负责。去年8月和12月,熊壮还学习了月嫂课程,考上了高级育婴师证和高级按摩证。出于对熊壮的信任,杨新枝把自己一岁大的小孩也交由熊壮照料。
她还把这种做事的细心和热心用到了村里。有着14年党龄的她,是广福村第五党小组组长,落实镇里、村里的工作,她样样不落:参加“广福村一治三清风暴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主题党日活动”,劝导村里的养猪大户退养转产;发动嫂子们参与村上的巾帼卫生志愿队,定期上路保洁。“村里有事,她随喊随到;落实政策,她跑在前面。”广福村党支部副书记曾金介绍,今年年初,熊壮的婆婆过世,丧事办得十分简单:不搭台,不唱戏,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几十口人,几十年没看他们红过脸。”今年65岁的邻居梁秋意见证了美好生活的进程与传承。而对于只有初中文凭的熊壮来说,经营美好生活,无非把“自己奉献看轻点,家人情意看重点”。她说,父辈和自己,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教儿女们有样学样。如今,熊壮家已走出毕业大学生8人、中专生5人,并有党员6人、市政协委员1人。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