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腊月二十九过赶年 湖南各地过年习惯大不同

12.02.2015  01:48

  【 红网调查 】:2015的“大年”“小年” 你过哪一天?
  
   论坛: 2014版湖南各地春节习俗热腾腾的出炉啦!看看你老家是不是也一样

  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 长沙报道
  
  街边的小店大多关门了,赵轩给自己做了三个菜,香菇炖肉丸、香干炒肉、葱花蛋,“比妈妈做的差远了。”快过年了,他突然有点想念家里的味道。
  
  吃完驱车去公司上晚班,白天挤得满满的办公室到了晚上空荡荡的,微暗的灯光下,电脑屏幕发出的光映着着寥寥几个同事的脸,安静而寂寞。
  
  打开电脑,QQ群里都是白天同事们关于小年的讨论,有的说今晚就是小年夜,有的说要明晚。
  
  这时赵轩突然觉得幸运,自己的老家在湖南南县,得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明天才过小年,“好歹是个节日,明天晚上不用值班,得到外面好好吃一顿。
  
   小年祭灶 新年来到
  
  “小年之争”由来已久,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北方人一般过二十三,南方人则是过二十四。如今,一些比较“与时俱进”的手机日历上,则直接在这两个日期下方分别标注北方小年、南方小年。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此时,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旧时人们送灶时,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奉祭品。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伟然曾在《求索》杂志发文指出,湖南人普遍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但祭灶的时间则有明显的区域性:湘资区(湘江、资江)大多数地方是小年夜当晚祭灶,沅澧区(沅江、澧水)则大多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
  
  不过,据张伟然考证,这些地区的祭灶时间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明代《嘉靖常德府志》中还是讲“二十四日扫舍宇,祀灶”,但到清代,则变成了二十三晚祀灶。
  
   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炮仗射
  
  而到了现在,认认真真过小年的家庭恐怕都为数不多了。
  
  在赵轩的记忆中,自己家就从未在小年祭过灶神。
  
  胡益华是湖南浏阳人,在北京做律师多年,今晚,他入乡随俗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张拍黄瓜(菜式)的照片,以示“过小年”,“你看,菜都跟往常一样,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我们那边也不太看重小年。”作家王跃文说。
  
  他不久前给一家杂志写的文章刚刚发表,细细描述了老家溆浦过年时的热闹景象。
  
  当地有童谣说:二十五,推豆腐;二十六,熏腊肉;二十七,献雄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炮仗射!
  
  溆浦人重视年夜饭,一定要煮腊猪头。腊猪头过年时叫财头,或万仙子。财头一大早就下锅煮,炖得腊香满屋。炖好之后,切成两半,郑重地放在祭盘里,托到神龛前,焚香九炷,三炷一把,插在香炉里,又配以供果、供酒,拜祭祖先。一应仪式完毕,主妇拿刀把财头肉切成小块。小孩子们早馋得不行了,围着砧板抢肉吃。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满嘴油光光的小孩子,手里都抓着财头肉。
  
  小孩子们吃得满肚子油腻了,年夜饭才摆上桌子。
  
  王跃文说,与平时吃饭不同,团年饭就得关起门吃,叫花子敲门都不会开的。八仙桌的摆法也有规矩,桌面的木板不能竖对着门,怕财喜流出去。家里人再多,八仙桌再小,也都围在一桌吃团年饭。辈份大的坐下吃,辈份小的站着吃。团团圆圆,吉祥和睦。
  
  慈利人张先生家的习俗又有所不同,“湘西地区都是按照土家族的方式过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即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
  
  从事民俗研究的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田茂军介绍,关于土家族赶年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为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人在年关时接到朝廷赴苏淞协剿倭寇的圣旨,为不耽误战机,土家族人决定提前一天过年为抗倭官兵送行。由于土家族官兵及时赶到前线,战功卓著,荣立“东南第一战功”,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提前一天过年便成了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土家族祖先家里很穷,为逃避财主年关逼债便悄悄提前一天过年。
  
  不管平时多忙,身在长沙的张先生,每年都会回到老家过赶年,腊月二十九晚上十二点一过,家家户户都会响起热闹的鞭炮声。
  
  “我来长沙之后,对于年三十了还上班觉得太怪了,而且非常不习惯二十九半夜之后还静悄悄没事一样,因为在我们老家,那时候已经进入了孩子们不敢大声说话怕说错话的神圣时刻。”张先生说,“感觉祖宗们从那天晚上就都回来过年了,怕说错话得罪他们呀。
  
  胡益华最怀念家乡过年时的烟花、耍龙灯、唱大戏,现在年味淡了,心里那份难舍的亲情,总催着他不远千里回到浏阳过春节,“春节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一种情结,不管过节的方式怎么改变,到了这一天,心里总是会向往家的方向。
  
   尊传统 容潮流
  
  “春节怎么过?固守传统还是顺应潮流,这几年一直很有争议,我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这种传统的节日。
  
  在田茂军看来,传统和潮流可以和谐共存,互融互通,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习俗也一直都在不断地融合、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迁,传统节庆活动的方式与农耕时代已有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大家在继承传统节庆文化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一些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过节方式,过节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比如有了春晚以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已经成为了大家过年的新习俗,这在电视发明之前是没有的。
  
  他表示,应该呼吁大家重视传统文化中美好、优秀的部分,比如保护传统春节习俗,重视家庭和亲情的维系,但也无须过度担忧,应该以包容的心态认同新的变化,尊重年轻人的选择,允许文化多元化发展。
  
  这个春节,夏熊飞没办法回老家岳阳过年,他在长沙上班,单位安排他大年三十值班。哥哥嫂嫂刚在广东开了一家新店,也不能回去。不过,现代通信能缩短一家人在空间上的距离,“感觉很对不起父母,但我们的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