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职业哭丧19年 长期流泪双眼险些失明(图)
金桂花为丧家哭丧。
4月2日,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人已经外出踏青、祭祀先祖。
在成都华阳,42岁的金桂花(化名)却一脸疲态,没有心思外出。就在前一天晚上,她才替一户人家哭丧。现在,她的声音已经明显沙哑。
不过,这场声泪俱下的嚎啕大哭,带给她的回报是120元。“哭丧的价格随缘,死者的家属愿意给多少就多少。”
金桂花从事职业哭丧,至今已有19个年头。
替人哭丧 至今已有19年
金桂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只有中学毕业的学历,却一直酷爱文艺表演。她的丈夫也是文艺爱好者,擅长乐器表演。
19年前,丈夫的父亲去世。按照当地的习俗,家属们办丧事时花了大价钱请来当地一支乐队来完成丧礼。受此启发,夫妻俩也萌生了组建乐队的想法,“凭借咱俩的演唱和吹奏实力,成立这样一支乐队,肯定能挣钱养家。”
丧事操办完后,两人找来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成立“狂潮乐队”,操办婚嫁、丧葬等红白喜事。
由于金桂花天生一副好嗓音,加上模仿能力强,很快就能融入角色。
不过,第一次去哭丧,金桂花才23岁。站在灵堂前看着陌生的遗像,她还是有些紧张、害怕。“毕竟是女生,胆小,怕死人,怕黑。”但是想到要赚钱养家,她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哭丧。
这一哭,就是19年。如今她已42岁。她的女儿已21岁,在一家婚庆公司工作。
哭是技术 声泪俱下唱念悼词“哭丧,要带入真情实感,才有感染力。”金桂花说,哭丧并非人们所想象那般容易,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哭的情况大概分三种: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嚎”。
每次哭丧,金桂花不仅要声泪俱下,还要高声唱念悼词。记者曾亲眼目睹过金桂花的哭丧场景。
一袭白色丧衣、头挽古典发髻、略施粉黛,灵堂前的金桂花宛若戏剧舞台上的小旦。待司仪宣布葬礼开始,唢呐锣鼓奏起哀乐,金桂花跪倒在逝者遗像前,手 执话筒高声唱念——“儿女们跪灵前,独自悲伤,只说是同福享,万不料丢儿女尽往西归……”随即嚎啕大哭。只见她时唱时哭,时立时跪,哀唱声令闻者无不落 泪。
接着,乐队奏响《白毛女》喜儿哭爹的前奏曲——“霎时间,天昏地又暗……”金桂花凄厉一声放腔,将悲伤气氛再次推向高潮,逝者亲属们顿时悲从心来,呜呜恸哭。
长期流泪 她曾患高度近视
据金桂花讲述,哭丧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死者生前抚养子女的艰辛,二是表达子女的伤心悲痛,三是祝愿死者一路走好,并保佑子孙后代。
“我从来都是真流眼泪,把自己的情感带入。”金桂花说,为了更加融入角色,她会在前期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经历,并贯穿到唱词里。“把自己当成老人家的后人,想起逝者生前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情绪自然就上来了。”
然而,由于在烟熏火燎中长期流泪,金桂花曾经几乎“哭瞎”了。2010年前后,她的视力明显下降,成了深度近视,不得不去医院进行了手术。手术后虽有好转,但是视力再也不如从前。
金桂花一天最多只接一场活,“不然,身体实在受不了。”
长期沉浸在悲伤哀乐中,会不会抑郁?金桂花说,入行这么多年,她已经学会了控制情绪。“我就把这当成一份工作,工作和生活要分开,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竞争激烈 收入完全“随缘”
在金桂花看来,多久能“哭一回”是不定的,“这得靠缘分”。但是,她也能明显感到,来找自己哭丧的人逐年减少。
早在2010年前后,找金桂花哭丧的人挺多,“那时一个月,能哭十几二十次。”而现在,每个月大约只有一两次。“以前做这行的人少,找我的人自然多;现在这行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很激烈。”据她讲,仅华阳一带,就有至少20名职业哭丧人。
哭丧的收入也没有严格要求,“都是随缘,看逝者家属愿意给多少就是多少。”金桂花说,家属会给她封一个红包作为回报,红包从100甚至上千不等。
金桂花介绍,找她哭丧的人,多是来自农村或郊区。“城区的人很少找我哭丧,他们不重视这种形式。”
对于这份职业,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光彩的,甚至觉得“很高尚”。
“现在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哭灵,年轻人都不懂这些老习俗。现代人感情压抑,在灵堂前哭不出来,把悲伤都憋在心里。我引导大家的情绪,让他们哭出声来,发泄情绪,也是减轻他们的悲痛。”
金桂花说,这份职业她会一直从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