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加强大学生村官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多项管理制度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06.10.2014  14:37

  周萍是80后大学生村官,深耕基层的她如今已成长为长龙街道龙湘社区书记。图为周萍正与农户交流环保心得。曾诗怡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9月26日讯(记者 廖真怡)今年上半年,在长沙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一批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实绩的大学生村官获得提拔,其中47人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职务,有6人为村“两委”主职。自2008年以来,加强大学生村官建设与管理工作已成为长沙县充实村级基层组织的重要手段。

  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天下安。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长沙县结合实际,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着手,不断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如今,村“两委”班子选人导向上的“五选五不选”、村干部“五个必须”管理制度、“五步循环”群众工作法、每年安排上亿财力投入基层以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这些村级组织建设方面的一项项重要举措,让长沙县村级组织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断被激发。

  注入血液:大学生村官深耕基层

  长沙县有300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基本都配备了一名以上大学生村官。其中既有省委组织部选聘的,也有长沙县为贮备后备人才自主选聘培养的。目前,全县在岗大学生村官达到482名,已成为全县农村基层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刚当上村官时,有时整天都找不到事做。”忆起2011年刚来到黄兴镇沿江山村时的情景,杜云仍印象深刻。和几乎所有大学生村官一样,她从“根本不被理睬”起步,如今已是村民的“贴心人”。

  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们难免心高气傲,为此长沙县通过加强结对帮带、开展系统教育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每年,全县的大学生村官都要接受大大小小的多次培训,短的两三天、长的一周。培训以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为重点,突出实效。

  在日常工作中,则实行“四对一”结对帮带机制,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分层搞好帮带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伴随着一系列培训与锻炼,杜云在酸甜苦辣中逐渐成熟,如今在广大村民的认可与信任下,她已被选为支部委员。而在长沙县,还有一大批杜云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奋斗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在农村大舞台上奉献青春。

  据了解,2008年以来,先后有160余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任职,打通了大学生村官的一线成长链,更优化了“两委”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在基层呆得住、留得下,近几年来,长沙县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与重视,出台了《长沙县大学生村官待遇保障和激励政策》,明确提出了发放年度绩效考核奖金、享受“创业富民”优惠政策、择优解决事业编制、择优选拔任用等8条保障、激励措施。

   强化班子:“知民度”和“知名度”齐头并进

  如何让党群干群距离更近、关系更亲、服务更优?这不仅是长沙县要应对的新命题,更是新时代环境下,全国村级组织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长沙县在全县推广“五步循环”群众工作法,动员党员干部和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服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选人导向上的“五选五不选”、村干部“五个必须”管理制度、县、镇、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的搭建……全县每一个角落,村级班子建设正在通过各种举措和管理制度得以进一步加强。

  随着村级班子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也“走”得越来越深入。这种效应,体现在基层干部对群众“知民度”的一路攀升。晚饭后,春华镇九田村的村民们坐在院中闲聊,村支书走到他们中间,与他们拉拉家常,听取意见、收集难题,也借机向群众宣传“粪污治理”工作等情况。

  这种效应,也体现于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知名度”之变。“和老百姓走得越近,给他们帮的忙越多,就越有‘知名度’。” 黄兴镇仙人市村的80后大学生村官石博告诉记者,原来走访群众时,碰到过“凳子都不给坐”的尴尬。自“五步循环”群众工作法推广以来,他往村里走得越来越勤,找到了“打开村民心匣子”的方法,现在他成了村上的 “名人”,群众有事都愿意找他。

  抓村级组织建设,老百姓最终的检验标准是要得实惠。20多年前,黄花镇黄龙新村,还是一个“种田靠天顺,用钱靠借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如今村里一幢幢花园式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道路成网、绿树成荫。“正因为有个先进的党组织起表率、作支撑,黄龙新村才会一年一个样,村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再德说。

  抓经济、促发展,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工程,尝到“甜头”的不止黄龙新村。引导村级因地制宜、多样发展的村域经济发展五种模式在长沙县得到重点推广:以印山村为代表的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以金龙村为代表的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模式,以喜雨村为代表的扶持种养大户带动型模式,以春华山村为代表的兴办生态农庄带动型模式,以锡福村为代表的组织劳务输出带动型模式。

  除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也必不可少。近年来,长沙县每年安排上亿财力投入基层,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逐年提高。去年又启动实施了党建强村富民工程,从2013年到2015年,县财政每年再安排800万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到2015年村均运转保障经费(含农村社区)达到27万元以上。

[编辑:欧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