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谁家困难谁家就有他
昨日上午,熙台岭社区熙台岭巷内,社区民警刘培友(右)在居民家走访。从警16年,居民口中的“刘户籍”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卜劲文)0.35平方公里、2500户常住人口居民5600人、大小街巷13条、68栋高层楼房……这些枯燥的数据,对于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城南路派出所熙台岭社区民警刘培友来说却如数家珍,因为这是他每天用脚步丈量出的。从警16年,居民口里的“刘户籍”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近日,中宣部公布了第一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仅2人获评,刘培友用“平凡”当选。
把居民当亲人,社区群众家有丧事他都去
“刘户籍!”昨日早上7时30分,当记者来到熙台岭社区时,刘培友正好在“走街串巷”,几位居民远远地跟他打起了招呼。“他每天早上都来得很早,早上8时前就要在社区转一圈,他到这里工作多少年,基本上就走了多少年。”
用同事的话说,社区民警没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每天做的都是家长里短。“居民们找他,真是有求必应。”家住里仁坡9号大院的胡桂莲是院子里的组长,有一次几位居民代表准备商议下改善院子环境卫生的事,胡桂莲就说要请刘户籍一起参加。一个短信发过去,刘培友马上回复会尽快过来。没想到他竟然是从浏阳赶回来的。
说起刘培友,居民霍利兰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告诉记者,刘培友有一个习惯——社区不论谁家有人过世,他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一是表示哀悼,二是主动把该开具的证明办好,三是宣讲有关政策,避免因办丧事而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对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居民,他主动联系民政部门,按照政策给予减免丧葬费。
爱管“闲事”,他把居民当家人
刘培友是河南人,刚到社区时,很多长沙“土话”他听不懂,工作也不顺利。他把工作中遇到的“土话”记下来,找老同志学,找社区的居民学,平时也多与群众接触,多和他们对话。3个月过去了,他基本上听懂了长沙话,甚至包括一些“土话”。通过和居民的密切交流,居民们家的事他都一清二楚的,谁家有困难,哪里就有他。
居民易某是两劳释放人员,回归社区后,刘培友帮他找工作,当“参谋”。在刘培友的帮助下,易某在家门口开起了一个小饭馆。刘培友隔三差五就要去看看,告诉他可以做一些什么口味的好菜,想尽办法跟他出主意。现在饭馆基本稳定,易某十分地高兴,从心底里把刘培友当“老兄”看了。席草田20号住了一位80多岁的老娭毑,有一次刘培友在巡查时发现娭毑家有点异常,进去一看她摔在地上动弹不得,原来她已经躺在地上3个小时了。老娭毑有些个性,坚持自己独住。刘培友前前后后做了好几次工作,才说服她住到子女家中。
39岁的居民张果腿脚不方便,刘培友主动将她做的手工拿出去卖,要么卖给熟人,要么拿到社区参加义卖,总是想尽办法给她换点生活费。
“职责上不用管,这都是居民家的家事,但他真是把居民当家人了。”“徒弟”、社区辅警刘德琦说。
街坊的信任,让妻子的心暖暖的
社区事情繁琐,加班加点的时候多,刘培友并不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他经常叨唠的一句话就是:“每天能为百姓办一件实事,每天能按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晚饭,就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享受。”
刘培友的妻子汤贵璋几年前检查出患有胃癌,在医院住院20多天,刘培友都没去照顾过。开始妻子还是有点埋怨,当初转业时,她就不希望刘培友做警察。“10多年来,经常十天半个月没看到他的人,看得最多的,就是他的背影。”但是看着刘培友对工作的努力和执著,妻子最终被他的热情所感化。
工作十几年来,刘培友每年大年三十不是在所里值班就是在社区巡逻,只有去年一家人才聚在一起过了一个完整的年。偶尔到丈夫上班的地方去看看,看到街坊邻里这么信任他,汤贵璋心里也暖暖的,丈夫从来不求回报,但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回报。正是有了像刘培友这样的一群公安干警的付出,去年,天心区刑事发案率下降26%,全省民调成绩位列长沙城区第一。
退休了,还要做一名“便衣警察”
在社区工作时间久了,与居民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大家都舍不得刘培友离开。几年前的一天,刘培友在社区说了一句玩笑话:“这次全分局民警工作岗位调整,我可能会调动一下岗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居民来到派出所找领导强烈要求:“调谁也不能调‘刘户籍’,现在不行,以后也不行。如果他退休了,我们还是会强烈要求领导批准继续聘请‘刘户籍’担任我们的社区民警。”
再过两年,刘培友将正式退休了。退休前,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要多在社区装一些防盗门和防盗锁,二是社区有68栋高楼,三分之二的人还没有用管道燃气,希望他退休前,每栋都能用上。等完全退休了,他也要经常来看看,做一个不穿制服的“便衣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