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推广零碳模式,种速生草捕获封存二氧化碳,将其变为生物碳
今年,长沙县率先在全国探索“零碳县”的建设,向空气污染宣战。那么,这个“碳”指的是什么碳?“零碳”又是什么意思?如何实现?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了解。
释义 正负相抵谓之“零碳”
所谓“零碳县”,这其中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每天都在产生,也每天都在被转化,然而转化的速度赶不上排放的速度,这也就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越积越多,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为“开源节流”,处理二氧化碳的问题,同样适用。“开源”是指加快二氧化碳的转化速度,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节流”则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出一进,可有效控制甚至减少二氧化碳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零碳模式,从字面来看,很容易理解成是要让二氧化碳的浓度变为零。但即便可以通过“开源节流”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要让其降为零,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二氧化碳,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将大面积死亡。
“所以‘零碳’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要使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转化成新能源,或者其他用途,这样就能抵消掉排放量,从数字上来说,正负相抵,就是‘零碳’了。”雷学军告诉记者。
雷学军是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目前正在长沙县推广零碳模式。通过种植速生、丰产、捕碳效率高的陆生和水生草本植物,将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起来,变成生物碳。
可也许你会问,如果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的生物碳作为能源处理,那不是一样会再次形成新的二氧化碳,并排放至大气中,增加其浓度么?
其实,这些生物碳是直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转化成的可利用的碳产品,不管是燃烧还是做其他用处,都不算增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因为其本身就是大气中取的,是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等量循环。
方式 以速生草高效“封碳”
世界第一个种植速生草本植物和植物成型储碳封存的科研示范基地,目前正在长沙县跳马镇进行建设,这里有世界首次封存的6.8吨速生草本植物碳产品,相当于封存10吨二氧化碳。雷学军介绍,种植速生草本植物,是通过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化合物,从而获得大气碳资源。
这其实就是一种吸收和封存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雷学军表示,他们种植的速生草对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效率非常高。一亩速生草一年能吸收和固化14吨二氧化碳,而同样一亩普通的森林吸收和固化的二氧化碳一年也只有1吨左右。“50年内,我们的速生草一亩地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相同面积普通森林的100到150倍。”
更厉害的是,速生草可以像韭菜一样在被割掉后迅速长出,一年能长五六季,而普通林地需要50年左右才能成形。
作用 生物碳可代替化石能源
大量的速生草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成生物碳,它们被收割后又该如何存储和利用呢?雷学军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的机器设备,把收割下来的速生草碾碎烘干压缩成形,制成碳产品。这些碳产品可以做燃料、肥料、建材原料,甚至可以代替化石能源。
其实,上文所说的固碳技术只是“零碳”的其中之一。雷学军表示,“零碳发展”是低碳发展的一种理想的状态。从国内外“零碳”建设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零碳建设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建筑、社区和城镇三个层面。零碳建筑主要是指在单体建筑上实现零碳目标;零碳社区内主要以住宅和办公为主,包括部分轻工业;零碳城镇则涵盖了居住、办公、工业、服务业、交通等各个方面。
可以预见,在未来长沙县大力建设“零碳县”的过程中,低碳生活将走近千家万户,每位老百姓都将是“零碳”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