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推进劳务协作试点工作纪实
这一道题,来自历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自治州,已经与贫困争斗了许多年。
这一道题,来自现实,2019年全州脱贫时限仅剩3年,1200个贫困村,7317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逐一兑现。
这一道题,来自未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州29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这一道题,就是——湘西摆脱贫困。
读懂题,肩负时代责任
答题先要读懂题,湘西怎样脱贫?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湘西,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成付的院子里,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对湘西人民来说,这是重托,更是方向。
2015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湘西。在花垣县芷耳村贫困村民家中,他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湘西人民来说,这是期望,也是鼓励。
2016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来湘西宣讲中央扶贫会议精神。在花垣县排腊村村民龙拔英家中细算一笔账后,他指出,劳务输出是贫困农户短期内增收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输出地、输入地政府落实扶贫责任的重要体现。
对湘西人民来说,这是激励,也是要求。
今年3月15日,全国两会期间,汪洋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东西部联手精准帮扶劳务输出。4月26日,汪洋在深圳召开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座谈会,部署广东和湖南、湖北三省共同开展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实现精准输出、有效接收、稳定就业,并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试点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他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要着眼于增加就业,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今年初,在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脱贫同时,结合州情实际,湘西州积极探索以转移就业促进农户增收脱贫之路。
3月,按照汪洋副总理提出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有限目标、逐步拓展”总体原则,湘西州正式启动就业脱贫劳务协作试点工作。
期间,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副省长戴道晋、蔡振红分别就试点工作进展到湘西州调研指导。
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省外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省内与长沙、湘潭、株洲加强协作,州内各县市间协作配合,按照“数据是基础、培训是关键、对接是重点、基层是保障、脱贫是目的”的工作路径,从“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施策”五个方面发力,努力实现“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提升就业”的总体目标。
这是一次肩负时代责任的实践探索,湘西州承担起了这一光荣且艰巨的重任。
破解题,抢抓历史机遇
读懂了题意,湘西州开始认真解题。
首要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州委书记叶红专将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列为重要调研内容,并主持制定《指导意见》。3月15日,带队赴国务院向汪洋副总理专题汇报,3月19日、25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汪洋副总理指示精神和戴道晋、蔡振红副省长提出的落实意见。4月20日、5月26日,分别参加广东省、州内转移就业脱贫试点工作启动仪式。
州委副书记、州长郭建群多次听取转移就业脱贫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3月1日,州委常务、常务副州长邝邹飞组织召开全州转移就业脱贫工程会议,先后带队前往广东四市和长株潭对接工作,组织州内转移就业脱贫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和各专场招聘会,并主持制定出台了《劳务协作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思路逐步清晰,全州上下统一了认识: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精准脱贫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
明确思路后,工作目标迅速确定。要实现劳动力转移从盲目流动向有序转移转变,从向发达地区输出为主向就近就地转移并重转变。力争到2019年底,用4年时间,实现建档立卡户转移就业脱贫10万人,平均每年完成建档立卡户转移就业脱贫2.5万人。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2.5万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其中转移就业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
由州人社、扶贫部门牵头,各县市区、乡镇、州直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转移就业脱贫试点工作之中。
全州先后出台了一个《指导意见》、一个《服务管理办法》、一个《信息数据库四级标准模式方案》、四个《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搭建了全州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湘西劳务者协会微信公众号、湘西劳动者之家微信QQ群三大信息平台。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湘西州全力以赴,着力“精准”,开始答题。
首先做到精准识别,做实基础数据。
试点以来,湘西州组织了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按照“村核、乡报、县统、州汇,层层把关、级级签字”的要求,坚持“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走访登记,逐一核实劳动力信息,做到了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去向、就业需求、收入情况“四个清楚”,建立了“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四级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劳务协作精准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州劳动力资源情况数据逐步清晰,基本做到了“四个清楚”。基本情况清楚,我州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0.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27万人。目前已转移就业75.54万人,其中珠三角就业26.4万人、长三角19.8万人、京津冀5.4万人、长株潭1.9万人、其他地区22.04万人。就业去向清楚。建档立卡转移就业21.16万人,未转移就业17.1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省外就业为10.98万人(广东4市1.73万人),在省内就业为2.04万人(长株潭5330人),在州内就业为1.38万人,县内就业为6.76万人。就业需求清楚,目前我州到广东4市就业意向人数为1288人,去长株潭地区就业意向人数为981人,州内就业意向人数为3898人。收入情况清楚,州内薪酬平均每人每月为1500-3000元,长株潭地区为2000-4000元,广东省为3000-5000元。
其次做到精准对接,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省外、省内、州内、县内”四个层次,建立对接平台,开展劳务输出。
省外,广东省四市与龙山、花垣、吉首共同举办3场劳务对接专场招聘会,成功对接贫困劳动力719名。
省内,长株潭三市与龙山县、保靖县、泸溪县、凤凰县、永顺县、古丈县共举办6场劳务对接专场招聘会,现场签约1796人,成功对接贫困劳动力812人。
州内,启动了企业帮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州内共举办8场专场招聘会,共组织370余家企业提供2万多个岗位,近万人参加招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52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40人。
县内,各县市通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实现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4130名。集中推进工业“73”计划,引进入园企业83家,新增就业岗位1.37万个。重点打造8个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乡镇,带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其三做到精准培训,形成资源合力。
由人社部门牵头,整合扶贫、农委、移民、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培训场地和培训师资,形成培训合力。按照“市场有订单、人员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买单”的培训模式和“计划科学合理、对象精准到人、内容量身定制、方式多样灵活、管理严谨细致”的培训要求,开展各类培训。
截至7月31日,全州共培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21123名,其中11617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同时,着力打造“湘西焊工”“湘西电工”“湘西缝纫工”“湘西育婴师”“湘西家政”等劳务品牌,截至7月31日,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5人,1416人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到78.4%。
其四做到精准施策,加大政策扶持。
从五个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为做好转移就业脱贫提供保障。培训方面,提高了职业培训补贴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标准,并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教育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实行免费政策,并给予生活补贴,对受教育阶段的特困学生,优先安排扶贫助学补助资金;创业方面,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降低贷款门槛,实行创业贷款贴息政策;交通方面,对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路费补助;激励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商会组织,给予中介和跟踪服务补贴。对稳定就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授予政治荣誉,提高社会声誉。
其五做到精准服务,促进稳定就业。
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温暖服务工程,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长沙设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安排工作人员29名,通过驻点包片方式,核实比对务工人员信息,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协议,搜集优质岗位信息,开展转岗稳岗及劳动维权服务。
截至7月31日,各驻外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共搜集有效岗位信息24649个,对接企业210余家,新建劳务输出合作基地37个,处置劳动维权事件3起。
精心的服务,贴心的关怀,让身处异乡的湘西州务工人员有了家的感觉。
答好题,谱写奋斗华章
通过认真实践与探索,湘西州答好了这道题。
截至7月31日,全面巩固了试点前已转移的18.96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成果;多途径、多形式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2.19万人;目前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21.16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数55.2%;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元,带动6.3万户贫困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线。
转移就业脱贫试点工作机制建立、畅通,试点经验基本形成。
试点工作得到深圳、广州、佛山、东莞、长沙、湘潭、株洲等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一边由主要领导带队带企业、带岗位来湘西开展招聘活动,一边在本地范围内积极开展针对务工人员的稳岗工作。
“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重点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已转移的贫困劳动力‘捞’出来,多费心思把未转移可转移的劳动力‘挑’出来,积极主动把需要提升素质的转移对象‘教’出来,协同联手尽快把网络信息‘联’起来。”湘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耀华说,“下一步,我们要把就业脱贫作为人社部门常态化工作,从工作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努力把公共就业服务做优做实。”
在大胆实践和探索中,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领导是关键,市场是主导,尊重是艺术,多赢是动力,政策是支撑,机制是保障,发展是根本,是这场试点工作给我们留下的深刻体会,也为全州下一步转移就业工作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主抓此项工作的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邝邹飞总结道。
试点期间,全州上下包括各县市区、乡镇村和州直相关部门的数千万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有走村入户摸实贫困劳动力基础数据,有远赴各地与人社部门、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有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组织各类各项培训,有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各项扶贫政策,还有精心挑选的50名工作人员派驻各发达城市为当地务工人员开展精准服务……
如今,答卷已交,试点工作暂告段落,但全州转移就业精准脱贫工作未完,湘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也未完。
对全州党员干部来说,这一道“摆脱贫困”的题,还得继续解答。
试点实践证明,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成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劳务经济已支撑起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着眼于湘西州打造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总战略,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友好省市的支持协作,有勇于担当、敢于实践的州委州政府,有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全州党员干部,有勤劳智慧、努力奋斗的湘西人民,“湘西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