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发展森林旅游大有可为

22.04.2015  19:10

什么叫森林旅游,专家的诠释是:  森林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强调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开展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登山探险、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

一、湘西州发展森林旅游的先天优势

绿色生态是湘西州的最大优势,按照州委、州政府确立的“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战略目标,落实“四个湘西”的决策部署,发展森林旅游是加快生态州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湘西州森林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比照201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6.86%;建立各级各类湿地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31个;重要森林资源保护面积110万亩;森林蓄积量3122立方米,年吸附二氧化碳5610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664亿元。湘西州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契合湘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郁、山水特色彰显等诸多核心要素,发展湘西州森林旅游大有可为。

二、发展森林旅游是促进湘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森林旅游具有就业门槛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具有“一业兴而百业望”的特征。

如2014年的国庆长假,湘西州森林生态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4.6%和16.4%。自驾游客增长20%,自助游客占游客总数比例的70%以上。
        其因是湘西州将森林旅游作为重要的林业支柱产业来抓,引进和开工建设了一批森林生态旅游重大项目,使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总投资20亿元的矮寨大峡谷和矮寨大桥,开发天桥、天路、天台、天瀑、天幕、天险、天梯、天宫等举世无双的奇观景区建设已全面完成。投资1.5亿元的矮寨大桥观光电梯即将完工,德夯国家级4A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综合提质改造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200万元的坐龙峡、红石林景区提质改造工程即将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48亩的猛洞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老司城公路沿途绿化、遗址核心区及周边区域绿化已完工。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湘西州以“神秘湘西、休闲天地”为主题,策划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假日期间,“矮寨大桥——见证奇迹之旅”、“4A级景区坐龙峡——穿越幽谷之旅”、“奇梁洞——神仙境之旅”、“4A级景区德夯苗寨——体验风情之旅”、“4A级景区红石林——探秘海底之旅”、“3A级景区猛洞河漂流—张扬激情之旅”等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龙山惹巴拉、古丈夯吉苗寨、泸溪天桥山、保靖吕洞山、永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垣边城、凤凰勾良苗寨、吉首八仙湖、龙山八面山等近百个乡村森林生态游景点游人如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事”成为游客来湘西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林特产品、餐饮住宿、林下经济、物流运输、种养殖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已成为湘西州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湘西州发展森林旅游必须抓住的几个着眼点

1、努力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抓住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等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好第二轮退耕还林、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坚持“造、封、管、节”并举的综合营林措施,科学开展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森林经营活动,努力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建立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结合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湘西绿色生态风景。

  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国家划定的“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红线的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湘西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建立保护制度,实现依法保护和管理;对已划定保护“红线”的森林、生态公益林和林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完善保护措施,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

  3、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增加绿色资产、创造绿色就业、推动绿色增长为目标,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和产业基地,支持林地、林权承包经营权向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基地、林业企业流转,带动我州绿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发展。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从产品加工退税、贷款贴息等政策上进行倾斜,在生产环境、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大力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加大“国字号”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度,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培育“神秘湘西”旅游新的亮点和品牌。

4、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注重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园林城市、园林单位、园林庭院、生态村庄评选活动,凝聚和提升全民全社会的生态自觉和生态理性。开展生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品牌”创建和推介工作。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资源”、“最佳形象”、“最优环境”来培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森林覆盖率”、“绿色GDP”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