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顾湖南运达乡村教师奖:不变的坚守与变的创新

26.01.2017  10:39


运达乡村教师奖发起人高云安(左)与获奖老师吴忠碧合影。 邓霞 摄

  中新网长沙1月25日电 题:十年回顾湖南运达乡村教师奖:“不变”的坚守与“”的创新

  记者 白祖偕 邓霞

  他们原本默默无闻,坚守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却因一个奖项被大众所知。2017年1月,中国基础教育界的民间公益大奖——运达乡村教师奖在长沙收官。这个斥资二千万、连续十年关注湖南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教师的奖项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留下了200个关于爱与信念的动人故事。

  唐丽香(左二)获得第十届运达乡村教师奖。 邓霞 摄

   十年守望 爱心永恒

  运达乡村教师奖发起人、湖南运达集团董事长高云安早年曾执教于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学,切身感受过农村教育的贫瘠、农村教师的贫乏和农村孩子的贫困。这份骨子里的教师情结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慈善事业。

  2007年8月,湖南运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斥资二千万、携手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在长沙设立了运达乡村教师奖,关注湖南老、少、边、穷地区县以下中小学校中,连续任教五年以上,在教书育人事业上卓有建树、事迹感人、有口皆碑的优秀教师及事迹特别突出、有全国影响的外省优秀湘籍乡村教师。

  运达乡村教师奖获奖代表合影。 邓霞 摄

  十年时间里,运达集团工作人员和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栏目组行程20万公里,到达湖南200多个自然行政村,用镜头记录了200余位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记录素材时长超过2万分钟,数千名乡村教师被各级教育部门和民众关注并提名,200位佼佼者获此殊荣。2010年,该奖项以其独特的成就和魅力获得了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

  “乡村教师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群体,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乡村教师的素质决定国家的未来。”高云安介绍说,为改善乡村教师的困境,运达乡村教师奖分别为每位获奖者提供五万元奖金,为每位提名奖获得者提供五千元奖金。

  “通过十年的路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和乡村老师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湖南运达集团党委书记刘晓萍表示,当初想用自己绵薄之力激发社会对乡村教师和基础教育关心、关注的目的已经达到。

   爱与坚守 十年不变

  在运达乡村教师奖的奖台上,每年都会见到陌生的面孔,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心血奉献在三尺讲台上的内在精神又是那般熟悉。

  分别在湘西龙山县酉水河之两岸执教的张存君和向桂桃夫妇都是“一人一校”的乡村老师,他们守着隔河的两所学校,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退休后又被返聘,“一人一校”的娄底新化县乡村教师杨理新在一所学校坚守了43年,如今他最担忧的是,自己教不动的时候无人接掌教鞭;还有身患尿毒症却心系贫困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特困生名单的“化缘老师”龚福民、因车祸导致下身瘫痪却主动要求到没有老师任教的乡村小学执教的“轮椅老师”刘美菊……所有这些乡村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第六届运达乡村教师奖获得者陈红喜展现的是另一种爱与坚守。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他原本是一名漫画教师。2010年底,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到常德市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为一群智障、听障、自闭症的孩子们“传道”。无论何时何地,陈红喜胸前都会挂着一张写着“”和“”的牌子。他说,爱是他在呼唤爱心,呼唤公众多给残疾孩子一些关爱;志,是他在向他的残疾孩子们呼唤人生的志气和梦想。

  正如担任过数届运达乡村教师奖媒体评委的唐超奇所说:每次参评,乡村教师们扎根基层、奉献学生、奉献爱心、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精神都深深的感动着我。

  “乡村教师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山区孩子插上梦的翅膀,这应该是我们十年坚持的意义所在。”持续关注乡村教师的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凌红江说。

   十年之“” 创新乐守

  27岁的唐丽香是第十届运达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已在被称为“桂东的西藏”的青山乡执教了6年。

  与长达数十年扎根乡村学校的老教师相比,唐丽香的教龄虽然刚刚超过评奖标准,但她用一颗小小的足球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让偏远、沉寂的郴州桂东县青山乡青山小学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经常跟她们一起踢球。”2011年,唐丽香在学校里创建了足球队,经常带着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和拼搏。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山区孩子内心、自卑的性格特点,将积极拼搏、永不服输的足球精神灌注到他们身上。

  “近几年来,我们评委也会从过去重点关注乡村教师条件的贫困,转向他们的教学质量、专业化的提高。”湖南运达集团副总裁杨玻表示,乡村老师正在从苦守慢慢地变成乐守,评委的心态也随之改变。

  评委李娜更是直言,自己更看重乡村教师在奉献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上创新,将爱心转化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的期望。

  正因如此,常德澧县方石坪中心小学教师孙国平凭借一份小小的《雏鹰周报》获得评委的青睐,站上了第十届运达乡村教师奖的领奖台。

  “农村的孩子写作文有个特点,没兴趣、写假话。”孙国平说,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014年创刊的《雏鹰周报》每周一期,至今已发行了近百期。每期刊登8篇稿件,均出自其学生笔下。《雏鹰周报》让“小作家们”的写作水平迅速得以提高,频频在各类作文大赛中斩获大奖。

  “孙国平老师通过周报的方式,让孩子们去喜欢写作文,这个是能够弥补农村和城市孩子教学差距的一个事情。”媒体评委袁汝婷为孙国平和他的《雏鹰周报》点赞。

  高云安表示,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乡村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达乡村教师奖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后,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以其他方式继续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