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女子消失23年 流浪三年到海边被人收留
29.12.2014 16:31
本文来源: 湖南红网
昨天,和大姐手挽手走在澄潭江集镇,陶瑞华吃力地从记忆里搜寻过去公社、牛栏的位置。可是,23年的变化真让她找不着北。看着来去的车流和繁华的集镇,她感叹“这就是城市”。
虽然看起来比她在盐城寄居的地方要好,但她对记者说:“人回来了,心还在那边。”
是什么,让好不容易回家的陶瑞华如此执着?23年间,这个女人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第一眼
陶瑞华没认出亲弟弟
在派出所的衔接下,确认陶瑞华的身份后,11月24日,陶瑞华的弟弟陶维利一行飞抵盐城,并于当晚9时赶到了派出所。次日一大早,得知陶维利是来寻人,民警立即帮忙联系陶瑞华所在村子的村干部,并将她接到派出所。
“如果没有事先民警发来的照片,我们肯定不能相认。”陶维利说,23年,时间很长,变化很大,眼前的陶瑞华,一副北方中年女子的打扮,唯独能找到家族印记的,是她的嗓音,“跟姐姐很像。”
“我第一眼也没认出他。”陶瑞华说。她离家时,瘦弱的弟弟还少不经事,如今,40岁的弟弟已经成了镇上的小老板,身材有些发福。
去接亲的陶维利早有准备,他翻出手机上的照片,“你还认识这个人不?”
端详片刻,陶瑞华使劲点头——那是她朝思暮想的父亲,临终前仍放心不下她的老父亲。
分别时
盐城“亲人”很不舍
见面后,陶维利拉着姐姐的手,说要接她回家,没想到姐姐断然拒绝。
但为了让姐姐回家,陶维利没有放弃,“我们去你住的地方看看。”
陶瑞华生活在郊区,当地都是低矮的平房。在卧室里,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婆婆瘫痪在床——她在23年前收留了陶瑞华。
“我们先带你回去,把二代身份证办好,跟姐妹们见见面。”一个小时后,陶维利终于做通姐姐的思想工作,“我跟你们回家”。
得知陶瑞华要走,老婆婆坚持要起床,坐在厅屋的椅子上老泪纵横。老婆婆的家人也赶来,紧紧抓着陶瑞华的手,纷纷落泪,很是不舍。
由于陶瑞华没有二代身份证,不能坐飞机和高铁,派出所民警多种渠道打听都没办法,最后告诉他们“只能坐大巴”。
重逢日
下车就抱住大姐哭
22小时的长途跋涉,陶瑞华没合眼。12月27日上午8时,车在陶维利家门口停下,66岁的大姐陶淑华和其他家人早早等候。
一下车,陶瑞华直奔大姐。拥抱后,喊了一声”姐姐“,两人都哇哇大哭。
为了这个拥抱,她们等了整整23年。当晚,两姐妹说了一晚上话。
陶瑞华回家了,亲戚、邻居赶来,看着她的变化,都眼眶发红。
“这里好哇,跟城市一样。“对于家乡的变化,陶瑞华非常意外。昨天上午,大姐紧紧挽着她的手,带她去集镇上走走、看看。可是,陶瑞华一直在寻找:当年的公社、牛栏去哪里了?
同样变化的,还有身边的亲人。“你觉得我跟以前有什么不同?”最小的妹妹陶伟平想考考陶瑞华,没想到她脱口而出:“你比以前瘦了。”让在场的亲人动容。
“其实她都记得很清楚,我是比以前瘦了。”陶伟平含泪说。
离家23年,再回到老家,陶瑞华说着拗口的浏阳话,间或夹杂着普通话。但兄弟姊妹们发现,随着聊的话题越来越多,陶瑞华的浏阳话也越来越标准。
讲述
从未出过远门的陶瑞华,当年想外出打工,她圆梦了吗?这些年,发生了哪些故事?
说到这个话题,陶瑞华眼泪直流。“我当时身上没带一分钱。”她从澄潭江走到大瑶后,继续往前走,身上的干粮吃完了,就忍着。实在忍不住,就去向别人要一点。后来,随着拥挤的人群,她平生第一次挤上了火车,驶向了未知的地方。
讨了3年饭
好多人都在关心我
火车,在她离家的头几年,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在火车上,我跟人跪着讨东西吃……”激动地倾诉着,陶瑞华模仿着当年的动作。
“很多人给我吃的,所有人都很关心我、爱护我。”在火车上,陶瑞华没有简单地讨要,她很勤快,帮乘务组扫地、擦桌子,很快获得大家认可,“他们叫我同桌吃饭,都很喜欢我。”
火车到了终点站,她又继续向前走,“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只知道走。”一路上,沿途讨饭吃,或者挤上火车“帮忙”。
“讨了3年饭。”回忆起这段不愿回首的经历,陶瑞华难忍泪水;说起好心人对她的关心和认可,她又流露出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
寄居20年
种地养羊都从零学起
走了3年,到了大海边。第一次见到大海,陶瑞华却激动不起来。但没想到,大海却是她乞讨命运的转折。
一位好心人得知陶瑞华一路乞讨,便告诉她“那片村子有很多人住”,还给她介绍了一户寄居的人家——一个60岁的婆婆和她的儿子。从那以后,陶瑞华就住了下来,一住,就是20年。
陶维利用手机拍下了陶瑞华的生活现状:她种了玉米,把秸秆收回家,还养了8只山羊;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骑电动车。
在这里,每一家有几亩地,”种玉米、油菜、花生、豆子,养羊。”陶瑞华说,这些,离家前她从没干过,都要从零开始。
生活上,陶瑞华也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习惯,把“米饭”称为“米”,啃玉米。“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病了有人送去治,这样就很好了。”陶瑞华说,她对生活别无所求。
这些年,陶瑞华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可是,她连自己身在何处都不知道。
心声
“我还要回那边照顾婆婆”
年华逝去,韶华不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再相见,泪千行。
“我没有面子回娘家。”提到下一步打算,陶瑞华双手捂着脸说。
陶维利告诉记者,姐姐跟兄弟姊妹们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她不能再回娘家,更不愿回让她伤心的夫家,“人回来了,心还在那边(江苏盐城)。”
原来,老婆婆一次不慎摔倒,最终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20年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情谊,已如母女,陶瑞华说,她还要回去照顾。
“我曾经想,等婆婆去世了,我就跟随她去。”但如今,终于等到了娘家人,回到了娘家,看到了家乡的巨变,陶瑞华改变了主意:“如果到时候娘家人还来接我,我还是会回来的。”
虽然回家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但陶瑞华已经感受到亲人的温暖,“那边(盐城)把我当宝贝,娘家人也把我当宝贝,我很满足。”
“看得出,她是很感恩的。”亲人们说。
“母亲去哪里我也去哪里”
昨天上午,陶瑞华的丈夫曾庆发带着二儿子曾凡新来到小舅子家,见到了分别23年的妻子。
曾庆发说,如今他和儿子已经搬出山冲,去年在政府资助下盖了一栋平房。如果陶瑞华愿意回去,“我会请车子来接。”
母亲离开时,曾凡新才7岁,23年间,母亲的面容不时在他脑海里浮现、萦绕,“去年我做梦还梦见了我妈。”
母子重逢,曾凡新说起母亲离开后他的生活,说到动情处,两人都泪流满面。
母亲回来了,曾凡新决定,这次再也不跟她分开,“她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她去江苏,我也过去,尽儿子的义务照顾她。”
本文来源: 湖南红网
29.12.2014 16:3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