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07.08.2015  14:25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近年来,邵东县农机局按照“建设、发展、规范、壮大”的工作思路, 通过“部门引导、典型示范、重点扶持、市场运作”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积极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全县农机化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近两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还是发展的质量、规模、标准、服务的能力等诸方面较几年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农机化生产实践中逐渐成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推进全县农机化事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9年9月,邵东县第一家农机合作社——金穗农机专业合作社经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此后,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合作社33家,社员309人,拥有各类农机具973台套,资产总额5225.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3723万元、场库棚面积1.93万平方米,服务农户9657户,作业服务面积45万亩。我县农机合作社发展主要特点是:
  1、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我县对农机合作社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技术指导、作业补助及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农机经营者建设发展农机合作社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特别是2014年以来,借着省财政扶持建设1000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东风,我县共成立了农机合作社21家,现还有多家农机合作社正在申办中。
  2、组建模式多元。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采取宣传动员、行政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指导帮助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组建各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是联合经营式。如:魏家桥镇兴农农机合作社,由几个农机大户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统一结算(由于机库棚面积小,部分机具分散存放在农机大户自己家中)。目前,他们有10户农民带机入社,拥有联合收获机5台,水稻插秧机10台,大中型拖拉机3台,配套农机具12台套,2014年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面积1万亩,收入70余万元。二是入股经营式。如:周官桥乡邦富农机合作社,由8个农机大户、种粮能手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合作社统一核算,按股份分红。同时,依托湖南三福农资有限责任公司(邵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公司农业生产核心基地,建成工厂化集中育秧大棚3万平方米,通过设备、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开展耕整、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获、运输一体化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兼顾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销,创造了“一条龙”服务模式,让农户尝到了“种地不下田,秋后就分钱”的甜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土地结合经营式。如:简家陇镇科化农机合作社,从堆头、从兴等5个村接管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村内土地实行订单或合同作业的方式,达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并为村民提供耕种收或全过程“一条龙”作业服务。农机合作社统一核算,按作业量分红。还有如金穗农机合作社等以农机站为依托的农机大户联合型以及如秋实农机合作社等农村能人带动型等多种。
  3、服务模式多样。近几年,我县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农民、助农增收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了农机合作社蓬勃、健康发展。  一是订单作业型。农机合作社提前与农户进行协商,签订机插、机收等作业协议,通常作业价格低于市场价,吸引农户签订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这种形式为合作社服务的主要模式,有时也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管理较为粗放,我县大部分合作社均采取这种方式。部分农机合作社除和本地农户签订作业协议外,也会跨区域签订作业协议,进行跨区作业。2014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15.2万亩,收入1100余万元。二是土地流转型。农机合作社在开展订单作业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作物规模化经营。按照流转协议,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可以有效优化种植模式,改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同时可以抑制抛荒的现象,既保证了农户的土地基本收益,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这种服务模式以科化、秋实等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要代表。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00余亩,土地流转费用每亩300元左右。三是农田托管型。农户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农机合作社代为耕种收和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和管理费用。主要是对粮食生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除产中机械服务外,还对产前提供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的购买和使用,对产中浇水、打药进行服务,对产后运、脱、烘干等环节进行服务,包括全程托管和部分托管。这种保姆式服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容易操作,又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因作业地块零散,种植不统一、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还能为农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农机服务,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四是其他业务型。如秋实农机合作社,不仅大力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土地整改、水利建设、蔬菜水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真正做到了全面开花。
  4、扶持措施有力。一是政策扶持。为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优先补贴,多购多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等项目,能够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典型示范的,将农机合作社列为重点对象,予以优先安排;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并落实有关资金、税收、信贷、用地、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性扶持措施。二是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建立机插秧示范基地,集中连片达2000亩以上,获省、市、县检查验收通过且辐射带动效果显著的,每个合作社奖励2万元;购置插秧机并实施作业,除享受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贴政策外,县政府给予步进式插秧机1000元/台、高速插秧机5000元/台的累加补贴;对早、晚稻机插秧面积实行作业补贴,早(晚)稻机插秧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县农机局审核后给予适当补助;按照扶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要求,我县将和2014年一样,对每个成功申报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给予15万元的配套扶持资金。三是技术、信息扶持。加强信息沟通,梳理各地作业需求,向农机合作社及时发布定期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并发布跨区作业信息,使合作社成员能够满负荷作业,充分提高农机利用率。同时,在育插秧技术、农机驾驶等各种培训项目中,把农机合作社成员列为重点培训对象,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指导,并协调各农机合作社互相交流经验,互通信息。
  5、发展措施健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机户认识到合作社的优势。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机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农民创办和加入合作社,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要求,并根据农机服务特点,规范合作社的服务行为,提升合作社的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做好服务。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作业信息服务。
  二、农机合作社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因势利导,大胆探索,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组建农机合作社,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的农机合作社正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断做精、做强、做大,逐步走向自主经营、多元发展,不少合作社还开展了农资供应、农产品初加工等经营业务。
  尽管农机合作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从各合作社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思想上的保守落后,内部的粗放管理,外部的融资困难,竞争的日益激烈等不利因素,让很多仓促上马的合作社面临多重困难,为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县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两年内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合作社成立以后购买机具、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短期经营回报率却又较低,造成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由于合作社发展成效不够明显,使得借贷等融资途径比较困难,毕竟能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只是极少数。以上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合作社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2、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农机合作社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业的技术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部分合作社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主要从事机耕、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机具闲置或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流转土地难成片,大机械与小田块矛盾突出。农村土地长期实行承包经营,多数合作社在流转土地时,不是成片地流转,而在流转的面积中有部分稻田没有流转,这样既不利于规划种植和品种布局,也不能充分发挥大中型农机具的作用,难以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具的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4、基础设施薄弱,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部分农机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剧增,场地、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小部分合作社甚至没有机库棚),造成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使得很多机械自然侵蚀,致使机械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维修成本,影响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进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然而,县级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在机耕道、机库机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又不够明确,使农机合作社征地十分困难。同时, 县政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到位,在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上鲜有资金投入,省级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也不多,也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1、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社,在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财政部门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和奖励,比如:农田作业所需燃油补贴、作业补助等;金融部门制定信贷资金扶持政策,提供机具价格30%的低息或免息贷款;国土部门要保障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棚、机耕道的用地,可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2、坚持典型带动,健全运行机制。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将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合作社作为重点进行培育,力争发展成为全市、全省的先进典型。同时,将其建设及发展经验作为采取典型,在全县进行推广,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进程,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引导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
  3、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将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作为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农机合作社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升驾驭和拓展市场能力。重点培养好带头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法规水平、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所有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提升农机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拓宽服务领域,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农机作业市场,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从而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作业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各级政府要搭建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向农机合作社发布农机作业需求,联系跨区作业服务信息,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提升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