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第七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一腔热血铸丰碑
株洲第七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古重担当,这种精神特质,堪称湖湘精神的血脉灵魂。
在株洲,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份奉献,是熔铸在生命里汩汩流动的热血。
“6·14世界献血者日”前夕,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总会、总后勤部联合下文,株洲第七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这是继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在不断追求城市新高度的道路上,株洲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公益无须惊天动地,人生却因此浓墨重彩。株洲,是一座从不缺公益心的城市。
这座精神的丰碑,镌刻的正是株洲人热心公益的勇气与担当。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温暖充盈心间,总有一时无助渴望救急,总有一份担当敢为人先……
一份份担当汇聚,为这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勇气,累积于一点一滴;担当,见之于一举一动。
在株洲,“公益”已成为每个市民自觉的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市民寻常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热血架起的生命之桥,既有危难之际的救急,也有一点一滴善行元素的积聚,构成了城市一帧帧的幸福表情。
“1997年7月27日”,这个日子刘震斌一辈子不会忘记。上午,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挽起袖子首次献血;下午,他拖着女友登记结婚了。首次献血日,成为夫妻俩的结婚纪念日。此后的18年,刘震斌累计献血31000毫升,他还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骨髓捐赠的志愿者。
46岁的王文宣,无偿献血已有11个年头。今年春节期间,听说假期血库闹“饥荒”,他发动身边亲朋好友一起献血,一家四口走进爱心献血屋,留下了一张有特殊意义的合影。
血站工作人员刘敏喜爱徒步运动。在她眼里,无偿献血也是她生命中一项“奉献马拉松”。从1996年至今,刘敏已参加30次无偿献血,被称为“应急活血库”。
个体是微弱的。海纳百川的力量,见证了株洲人的胸怀。
1月14日,两名伤者因抢救急需O型血,但库存已不足,得知消息后,700名市民参与应急献血。
100位“准爸爸”集体无偿献血,各自为妻子和即将面世的孩子贮存一份“爱心血”。
市卫生局局长张纯良率全体党组成员、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党委书记郭晓丹带领200名医生、护士,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
这只是一个缩影。2014年,株洲共有31436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总量达10.45吨。
王得明、张慧、田颖、黄业林、毛亮、冯俭……截至本届总结表彰,株洲共有496人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这不是一个个符号,这是一种信仰。
有信仰才有力量。一份份爱心诠释着道德之美,一份份担当汇聚,为这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环环幸福接力,激发蓬勃的献血内生动力
无偿献血,是一种胸怀,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株洲,需要机制健全、设备先进的献血网络,更需要公开、公正的用血透明度。
2014年12月30日,在芦淞区华丽服装市场前坪,我市首辆移动式献血房车正式启用。车上设备一应俱全,有空气消毒机、医用冰箱、紫外线消毒灯、采血秤、采血椅、转氨酶机等,空间更宽敞,设施更人性化。
今年4月17日,株洲县首座献血屋在渌口镇向阳广场启用。
由此,由市区延伸至农村的无偿献血网络逐一构建,全市已有7座爱心献血屋、4台流动采血车和2辆“献血房车”。
变化在一点一点积聚。醴陵、茶陵不但实现了临床用血的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县市。
无偿献血的人多了,用血有保障了,这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无偿献血不仅仅只是采血、保存这般简单。市中心血站一直在致力为市民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用血环境。
“红色的血液,需要透明的血站。”市中心血站站长刘昕晨介绍,中心血站会每天公布血液库存量,每年组织10次以上的血站开放日,邀请市民参观。同时,公开采供血流程,聘请社会监督员对血站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公开的背后,是无偿献血者增添的一份份信任,是采血、供血关系的公正厘定,是蓬勃的献血内生动力的激发。
生命,因你而精彩,因我而幸福。不论心怀天下,或是快意生活,打动世人的,还是危难之际,捋起衣袖的那股豪情;是情急之时,挺身而出的那般仗义;是不经意间,出自本能的善行义举。
担负起这份担当,株洲将再度起航,幸福的接力仍在继续,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