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夫唱妇随谱写“风云浪漫曲”

26.05.2015  18:01
      浅层地温表像大号的体温计“卧”在土里,张华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仔细查看仪器。随后,观察云量云状、天气现象。她一边抬头看天,一边低头在纸上记录。
      气象台业务平面,李细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精神高度集中,眼前变幻的是天气图、云图、数值预报、天气实况等各种资料。不一会,他在值班本上开始记录数据。
      这样的场景,在株洲市气象局李细生和张华的工作经历里,每隔几天就要上演。
      一个观“风云”,一个解“天机”;一个搞测报,一个做预报;李细生和张华,20年如一日奋战在气象业务一线,谱写着夫唱妇随的“风云浪漫曲”。
      熟悉气象观测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日复一日地观测、编报、做报表、维护仪器等,单调又重复,平淡而劳累。而张华却在测报一线20年了。20年来与风雨雷电为伴,与雾露霜雪为舞,而枯燥寂寞也如影随形。同为女性,笔者看来太不容易了。
    “其实也没什么,习惯了就好。我觉得,细心,耐心,恒心,是做测报员的‘秘籍’。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做好。”张华微微低头,浅浅笑着。
      眼前的张华,身材娇小,头上常年扎着一根马尾,言辞间还流露出一丝羞涩,殊不知她已是15岁孩子的妈妈。
      窗外,空气有点沉闷,远处隐隐传来雷声。尽管没当班,张华下意识地起身看看天空,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看这云应该是下大雨的前兆”,经过20年的专业训练,张华对风云的“脾性”摸透了不少。
    “以前株洲是国家基准站,24小时观测守班确实比较辛苦,每个月都要上20几个班,最紧张的时候,我们曾经4个人每天4个班连轴转。但现在轻松多了,很多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夜间不要求守班了。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到了大夜班这个点,有时会醒来赶着往外走,直到走到值班室才回过神来”,张华自嘲地笑笑。“不过遇到恶劣天气,还是会坚守在值班室。”
      做与工作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怪梦几乎是每个观测员和预报员都会经历的。观测仪器突然坏了,监测网络突然断了,传输数据突然错了。张华和李细生也不例外,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和常年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夫妻俩有时会同时从梦中惊醒,然后面面相觑。
    “其实,他的压力比我大很多,毕竟,老天爷还是任性无常,天气总有时不能按照预想的发展。他还有结石的老毛病,劳累时常常发作,有时痛得直打滚。我能做的,就是多承担一点家务事,管好儿子,让他少一点后顾之忧”。说起李细生,张华轻声细语,神情瞬间温柔起来。
      5月15日上午9时许,气象台弥漫着紧张气氛,局领导,全台预报员都在紧急会商中。此前发布了强降水预报预警,但此时的天空还没有下雨的迹象,预料中的暴雨似乎要“爽约”了。
    “老天爷啊,请你别再‘折磨’我们了”,年轻的预报员朱劲有点沉不住气了。
    “大家放心,暴雨会来的,只是稍微迟到那么一点点,就象你和女朋友约会时,她故意迟到一会,其实是对你小小的考验”。李细生笑着打趣,对这次强降水过程的预报结论,他很自信。
      1996年从气象院校毕业的李细生,近20年来一直从事预报工作。多年的预报员生涯,很好地磨练了他的心理素质,也赋予他这番自信。同时,预报员的使命感,使李细生不断强化预报理论根基,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预报思路和应对能力。作为气象台副台长,高工,除参与日常值班外,李细生还协助台长负责预报把关、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和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组织会商、编发服务信息、发布预警……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天气独有的敏感性,他一次次出色地组织完成了暴雨、台风、低温雨雪等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工作。
      下午14时许,天空开始变暗,随后乌云压城,顷刻间,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预料中的雨终于来了,李细生似乎松了一口气,但随着雨势加大,他的脸上又添了一丝凝重,同时更加忙碌了。
    “压力大吗”,面对笔者的疑问,李细生说:“哪个预报员没有压力,其实,每一次准确预报带给预报员的喜悦和欣慰,足以冲淡疲乏,也让压力变成动力。”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李细生和张华有着相同的品质。勤奋踏实,积极上进,但又低调内敛,静默淡然。夫妻俩是各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张华多次获得“百班无错情”和“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而“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优秀值班预报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荣誉,则是对李细生工作成绩的肯定。
    “儿子已经15岁,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孩子学习、生活上的事,都是张华在操心,这些年,多亏她了。”李细生的言语间流露出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对夫妻二人的采访是分头进行的,但笔者疑惑两人回答问题时竟然非常默契。“不是说夫妻相处时间长了,彼此会变得很像吗,也许我跟张华就是这样,现在我们的性格越来越像了,同时还多了一点心有灵犀吧。”说这番话时,李细生语气带笑,一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