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城镇人口数量到2040年预计达400万
11月1日,《株洲市域城镇布局规划(2014-2040)》(以下简称规划)原则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到,到2040年,株洲城镇人口预计达400万以上,规划还提出了城镇化的战略思路及实现路径,这意味着株洲新型城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明晰。
目标:2040年,株洲城镇化率将达80%
株洲现有市域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2013年城镇人口为236.6万,城镇化率为60.1%。
根据人口总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规划预测:2040年,户籍人口为480-500万,常住人口550-570万,城镇人口400-450万,城镇化率为75%-80%。
规划提出,未来株洲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株洲)、1个大城市(醴陵),2个中等城市(攸县、茶陵)、8个小城市(含炎陵)。此外,还要构建“42个集镇居民点、879个乡村居民点”的乡村功能体系,村镇建设分为中心镇、集镇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四个层面。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要促成“一核两轴三带”。一核为株醴都市核,两轴为株醴城镇发展轴、长株炎城镇发展轴;三带为衡攸萍城镇带、衡茶吉城镇带、郴炎吉城镇带。
路径:以产业和交通支撑城镇化建设
重视产业积聚效应,是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未来,株洲将做好加减法,减少传统环境消耗性产业,增加轨道、电子等优势技术型产业,以此提升城镇化品质,增强城镇吸引力。
以交通引领城镇发展。如城区规划4条轨道线,22条快速公交线(城区快速+市县快速);在市域范围内,株洲将搭建区域城际网络,支撑枢纽型铁路网线,构建“六横四纵”高速路网。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预测到2040年,株洲城镇总用水量为190万吨每日,城镇污水总量约为180万吨每日。因此,株洲将完善东阳湖、酒埠江、望仙桥、官庄四大水库水源地建设,还将建设8座垃圾综合处理场,同时建设水厂及污水处理厂。
【亮点解读】
整合为48个乡镇片区
根据规划,株洲101个乡镇将整合为48个乡镇发展片区,这些城镇将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5种类型的城镇。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与会专家称,该模式可引导产业及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带动片区发展。“差异化资源禀赋,决定乡镇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拟设7个镇级市
规划提出,城镇化要扩权强镇,拟建设7个镇级市,初步名单为白兔潭镇、酒埠江镇、腰陂镇、鹿原镇等7个镇级市。
与会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称,镇级市通俗讲就是县辖市,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县辖市的呼声早在民间高涨,在我国温州等地,该概念已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名称的改变,意味着乡镇将拥有城市才能享有的发展权,比如在财权、事权以及地权上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集中建设242个中心村
株洲现有1559个村,在规划中,未来将适当减少行政村,集中建设242个中心村,逐步提高建设配套水平,引导中心村作为人口集中居住点。
根据初步构想,行政村调整后,平原地带每村人口规模为2000-3000人,丘陵为1500-3000人,山区为500-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