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新常态下的湖南经济 多指标快于全国平均
本报记者 肖建生 通讯员 徐林
2014年即将过去,2015年即将到来。回顾今年我省经济发展情况,对于来年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省统计局有关专家,对今年的经济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
发展态势:多数指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在克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自身产业结构不优、困难较大等因素综合影响,我省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多数指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531.24亿元,增长9.2%,比全国同期增幅高1.8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趋稳。1-11月,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省投资驱动型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8.5%,已连续三个月稳定在8%以上。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的大类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1%、17.2%、14.4%、11.7%、10.8%和9.9%。
投资增长较快。我省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资金筹措,全年投资总量有望突破2万亿元。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9629.22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3.6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前8位、中部第1位。农业投资得到保障,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8%,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高出8.4个百分点。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投资分别增长39.3%和24.1%,均大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投资增速高位趋缓。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和房地产开发两大重点领域投资分别增长15.9%和11%,同比回落12.4个和10.3个百分点。
消费平稳增长。我省积极落实消费刺激政策,培育新消费热点,消费品市场稳中有旺。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0.96亿元,增长12.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8个百分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挤出了部分不合理消费,消费更趋理性健康,消费结构逐步升级。1-11月,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业中,基本生活类零售额增长19.2%,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高出6.4个百分点;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零售额增长17.7%,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高出4.9个百分点;新兴消费势头良好,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8.6%。部分领域降温明显。1-11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和8%,同比回落3.6个和33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9.3%和10.9%。
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随着湖南大批外向型项目的建成以及开放平台的建设,资金和技术“引进来”稳步发展,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1-11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6.56亿美元,增长18.5%;实际到位内资3032.8亿元,增长13%。实现进出口总额1661.84亿元,增长20.8%。其中,出口额1065.83亿元,增长30.9%;进口额596.01亿元,增长6.2%。
运行特点:四个“进一步”彰显转型升级
今年经济形势的特点,可用四个“进一步”来概括。
一是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服务业地位提升。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文化和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有望超过5.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1-11月,在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2%,分别比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3.6个和18.6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6.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增加值占比达56.4%,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产业园区增加值占比达56.4%,提高10.5个百分点。
二是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9%,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有望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环境治理力度较大。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88.9%和97.2%,超过目标任务0.9个和9.7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10月底,全省新登记企业8.01万户,同比增长90.8%。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间投资活力释放。1-11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1.6%,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6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6%,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6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4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1元,增长11.9%。就业形势较稳。1-11月,新增城镇就业82.02万人,同比增加2.4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7.02万人。物价涨幅较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保障房建设顺利。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开工率分别为104.5%、105.5%和114.6%,提前完成任务。
机遇多多:新常态下依然大有作为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际经济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遭遇较大下行压力,对我省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地处中西部的我省来说,新常态下潜藏一些重大机遇。
一是国内外经济步入新阶段。全球新一轮创新浪潮正在形成,为我省引进来、走出去带来新机遇。我省市场空间大,引进来有吸引力;部分行业存在过剩产能,走出去很有潜力。
二是增长动力呈现新格局。如消费拉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户外用品支出增长94.3%,电影、话剧、演出票支出增长94.4%。今后一段时期,汽车、信息、旅游、文化、健康等彰显个性、宣示风格、追求时尚的新消费热点会加快发展,我省消费的基础作用将更加突出。新业态、新产业投资有更大空间,与现代物流发展密切相关的仓储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托和第三方非金融支付等在内的其他金融业投资增长加快。我省传统领域、铺摊子式的投资将减缓,引领新兴业态发展、改善互联互通的投资将获得更大增长空间。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我省提升竞争优势,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贸易规模。
三是市场体系出现新变化。首先是新业态加快发展有利于培育新增长点。1-11月,仓储会员店、购物中心、家居建材商店等新业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8.4%、31%和21.4%。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我省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将更多涌现,引领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其次是竞争环境改善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我省市场活力相对较弱,2013年企业主体数量居全国第16位。明年国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国企和价格改革,将大大激发我省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第三是市场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1-11月,小微型企业增速比规模工业和大中型企业分别快0.8个和2.3个百分点。明年国家将积极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和新产业组织形态发展,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我省传统行业去产能化、改造升级和兼并重组的节奏将明显加快,专注于智能化、专业化的小微企业将获得更好发展,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有望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