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数学小子”摘得全球金奖 或直升美国一流学府

16.12.2014  11:47

  

    12月13日,谭泽睿荣获“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唯一金奖。通讯员 陈丹丹 摄

  教育观点

  刚获数学大奖的谭泽睿说,他的数学解题思路如此活跃,缘于父母比较开明,给了他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逼他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本报12月15日讯 在13日结束的第七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总决赛上,湖南师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的谭泽睿同学从国内外200多个学校的4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该项比赛全球唯一金奖及15万元人民币奖金,并获得申请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学术优先权。

  这也是湖南学子首次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金奖。

   【学习】

  讨厌奥数班的题海战术

  谭泽睿今年读高二,高一第一学期就读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是奥数尖子生。

  读了一个学期,因为谭泽睿厌烦题海战术,不喜欢在已知的公式、理论下做题,总喜欢自己研究,高一第二学期就转到了环境相对宽松的国际课程中心。

  在学习之余,谭泽睿无意中进入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官网,发现“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鼓励创新,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比赛,学生要自行选题,进行科学研究,最后提交论文参加评选。喜欢做研究的谭泽睿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比赛。

  【研究】

  发现研究领域的空白点

  在自学的过程中,谭泽睿发现一个问题很有趣,想查资料了解,却没有找到相关的研究成果,于是就有了参赛的选题“在平移素数数列中的无平方因子数”。他今年5月初开始准备论文,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在今年8月将研究成果提交。

  作品提交后,谭泽睿从南方赛区过关斩将走到全球决赛,并一举拿下数学金奖。

  “我到清华参加决赛时一开始很紧张,想着要在全世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面前介绍自己的研究。但后来答辩的时候,越讲越不紧张了,而且跟那些专家、教授还聊得挺开心。”谭泽睿说,他通过这个比赛,认识了很多数学领域的高手。

  决赛答辩现场,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教授、院士等国际权威专家对谭泽睿同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中科院杨乐院士盛赞其论文的学术性达到了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兴趣】

  从小就特别喜欢纯数学

  谭泽睿说,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尤其喜欢像数论这样的纯数学,初中就开始自学大学数学教材。

  谭泽睿说,后来接触到复变函数,更是被数学深深地吸引,就复变函数一个理论他一口气自学了四本书。他认为,复变函数是最早能体现数学美的一个理论,它虽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本身的体系就非常完美。

  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的数学硕士陈永兴,是谭泽睿这次比赛的指导老师。他说,谭泽睿时刻拿着一本与数学或物理有关的书籍,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在火车上。“这次去北京参加完决赛,大家一起到圆明园游玩,他也随身携带一本《现代数论导引》,这是一本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用书。12月的北京很冷,但是谭泽睿一直拿着,一有时间就看一看。”

  获奖后,谭泽睿赢得了申请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知名大学的学术优先权,他说会和父母商量,看将来是否去国外深造。

   名词解释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学生学术比赛,是以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先生命名的针对科学(数学、物理)学科以英语为参赛语言的学术比赛。该比赛为科学创新性比赛,要求参赛学生全程(论文、答辩)使用英语,对当前科学领域(数学、物理)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从而促进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获得比赛金奖、银奖的中学生,90%的都凭借此奖项顺利升入美国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

  对话

  打算用奖金买实验器具

  三湘都市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谭泽睿,听听他获奖后的感受和打算。

  记者:除了研究数学,你还有什么爱好?

  谭泽睿:我喜欢电子电路方面的实验,平时有闲暇的时间就会做单片机方面的实验。我在读初一初二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些大学的朋友,跟他们一起做实验。

  记者:你看的书籍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才会接触的书籍,那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谭泽睿:我主要有四个解决方法,第一查资料;第二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也许就自动解决了;第三,参考不同领域的书,不同的书层次不同,它们侧重的方向也不同, 就会有交叉性。这样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能得到一种全新的认识。第四,试图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死磕出来。

  记者:15万元奖金准备怎么用?

  谭泽睿:我觉得这还是要跟家长商议,做点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买些实验器具。

  ■记者 贺卫玲 实习生 何亮




(稿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贺卫玲 实习生 何亮)
(编辑:段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