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鸿鸣: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遍及每一个教师、温暖每一个家庭
——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深入调研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7月7日—7月13日,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带队,党委委员、副局长孙传贵与市教育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参与,先后深入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望城茶亭镇望群村、浏阳市文家市岩前村,宁乡枫木桥乡杏村等最偏远的省定贫困村,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宁乡县副县长钟利仁、浏阳市委副书记吴震等县(市、区)领导与扶贫办、教育局、乡镇负责人及20余所贫困村学校校长参加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座谈。
目前,长沙的85个省定贫困村中,共有学校67所、幼儿园37所,教师601名,在校学生18449人。在深入调研之前,市教育局已先就各贫困村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此次调研,重在了解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主要困难,并就如何推进贫困村的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现场办公。每到一处,卢鸿鸣一行都直接前往贫困村驻村中小学、幼儿园,听取一线校长、教师的意见、建议,实地查看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及功能室的配置情况,并和当地政府及教育局、扶贫办的负责人一起商讨学校的发展规划,就有关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指导,力促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卢鸿鸣强调,扶贫工作是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的、体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力争在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教育专项扶贫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人社、财政、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出台了《长沙市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
卢鸿鸣指出,长沙教育的精准扶贫,总体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惠及每一个老师、温暖每一个家庭。近年,长沙全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促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但由于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部分地区、部分学校还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教师结构不优等情况。一方面,市教育局对长期坚守农村教育、为农村孩子实现梦想无私奉献的校长、教师,特别是贫困村学校的校长、教师们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将以教育精准扶贫为契机,全力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让贫困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就贫困村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意见。
卢鸿鸣提出,市教育局将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提升保障水平,力争到2017年,85个省级贫困村所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加大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力度,力求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学致贫。
一是要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贫困村的办学条件。市教育局已出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将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85个省级贫困村驻村学校住宿条件、图书馆(室)、实验室、体育场所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市教育局将采取奖补方式,拟通过市、县(市)两级投入,推进贫困村学校的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改造,到2017年,85个省级贫困村所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让贫困村的师生能享受更好的办学条件、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是要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贫困村学校、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在全面实施“校校结对帮扶工程”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贫困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确保贫困村的学校(教学点)班班通全部建设到位,通过网络联校、同步课堂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三是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贫困村学校教师结构。市政府已先后出台了《长沙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市将加大贫困村教师培训的支持与倾斜力度,教师的市培、省培、国培计划优先安排贫困村教师;将推进班师比、教师走教等方式确保贫困村学校学科教师的配备;将改善教师待遇解决贫困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将推进县(市)贫困村教师空编经费补充机制,灵活贫困村学校用人机制。
同时,市教育局还将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特殊群体均等入学、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研究生资助政策等方式,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也不因学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