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于海:长沙高雅艺术发展要有更多精品支撑
(于海(中)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中认真准备发言。)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进入分组讨论,图为文艺界别27组讨论现场。)
(于海在会场外接受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专访。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星辰在线3月4日讯(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 王希文) 2015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跨入千亿集群,随着一批艺术项目的相继落成,一大批精品力作相继登上舞台,市民的文化艺术获得感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长沙的高雅艺术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长沙高雅艺术的普及面临那些问题?应当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3月4日下午,记者对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于海,他认为,长沙要建设成为艺术之都,“打造文艺精品,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高雅艺术作品,迫在眉睫。”
自己买一张演出票应当是一种荣耀
“长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娱乐产业发展也声势浩大,尤其是电视湘军的崛起,甚至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我们在北京的文艺圈内,有不少艺术家也是湖南人。”于海注意到,尽管如此,高雅艺术的发展依旧不尽人意。
“其实这几年,随着长沙音乐厅等一批文化艺术项目的建成,长沙艺术发展不缺硬件;也不缺软件,长沙有一批艺术造诣都很高的艺术家。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是媒体宣传力度小了,在市民中间的艺术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家对高雅艺术敬而远之,甚至出现了一场艺术演出,要艺术家自己去卖票的情况。”
于海认为,在这中间,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衔接作用,在高雅艺术和市民中间架好桥梁,“在国外,大家要去参加一场高雅艺术的演出,都是盛装出行,自己花钱买一张演出门票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一些好一点的演出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在咱们国家,这样的情况很少。”于海说,“文化消费应当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最高规格的消费,也是一项昂贵的消费,我们的媒体有义务加大这种观念的普及。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的演出机构,也应当主动和媒体做好衔接,将自己的节目推介出去。”
高雅艺术要符合观众口味和精品支撑
针对目前高雅艺术领域不少艺术作品“高高在上”,不够贴近大众的情况,于海建议,“还是要加强策划,怎么针对观众的口味,加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元素,先让群众更加喜闻乐见了,再由浅入深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大家不愿理你,你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嘛。”
于海认为,“高雅艺术的普及,要有几台经久不衰的艺术精品作支撑。精心培育出几个像《白毛女》一样的经典作品,演他三到五年,现在长沙乃至湖南有这样的实力。”
2015年11月13日晚,“雅韵三湘·湖南音乐季”在湖南音乐厅推出纪念让·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音乐会,于海登台指挥,从1986年开始到今天,于海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来湖南了。祖籍山东的他经常称自己为“长江以北的湖南人”。新建成的长沙音乐厅刚投入使用,于海便做了细致的了解。“硬件设施是一流的,但是配套设施还是没有跟上来。”他坦言,“一场演出结束,坐车回家都是一个大问题,加上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还是要加强。”
政府要适当加大投入 让艺术家更有尊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近年来,于海对传统文化、高雅艺术发展人才的培养高度关注。“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从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出国了,为其他国家的艺术发展做贡献去了。”
于海介绍,培养一名艺术家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一把小提琴上万、几十万的太正常了,我们培养了半天,都给国外培养人才了,这很划不来。”于海注意到,在国内很多艺术团,包括一些省级的交响乐团,因为经费的问题,不得不公司化运营,四处走穴演出,寻找赞助。“一个团长对外称经理、董事长,不伦不类,艺术家过得没有尊严,对我个人来说真的很心疼。”
于海认为,一个好一点的乐团,一年的演出有20场有影响力的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就应当静下心来排练精品,“但是我了解到,有些省份的交响乐团一年要上演200多场,艺术家整天忙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训练休整,这样的情况怎么提升艺术作品的质量?”
于海说,“高雅艺术是小众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是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他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加大文化艺术发展扶持力度,“省市各级出台配套政策,让艺术家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样高雅艺术才能更加为大众所接受,所敬仰,真正实现大家以享受高雅艺术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