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抽奖卡”中了30万元? 当真你就被骗了
捡来的“抽奖卡”中了30万元?
印假“抽奖卡”诱骗兑奖者交钱;假装“部队”联手“商家”诈骗;这些套路你知否
近日,平江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康某等9人电信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九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六年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图/受访者提供
看着别人中大奖的新闻,不少人都心生羡慕,但是,如果捡的抽奖卡也能中30万元,那岂不是天降“馅饼”?当心了,这张抽奖卡背后,可能有好几位“接线员”正一步步引诱你汇款。
突然来了笔“部队”的大单,“商家”还说事成之后可以给你赚取差价“吃回扣”,心动不心动?留神了,你面对的“军官”和“商家”搞不好就是一个团队里出来的。
捡来的“抽奖卡”,随意一刮竟是30万元的奖金,这样的“馅饼”砸到了不少人的头上。按照“公司”要求,他们联系了“银行”,甚至缴纳了高额的“公证费”。谁知从捡到卡开始,就陷入了他人的圈套。
近年来,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诈骗脚本更是不断升级,其中不乏各种连环套路。近日,平江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康某等9人的电信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九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六年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
捡来的大奖要交“保证金”
2018年3月,昌某才、毛某(在逃)、王某商量策划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他们一边印制虚假的公司“抽奖卡”,由郑某找人在湖南省岳阳市经开区以及平江县城关镇、四川省成都市工业园区等地进行散布。按照他们的准备,每散布4张虚假公司“抽奖卡”,其中有一张刮开后显示中奖二等奖,奖金为30万元;另一边,准备作案工具手机、手机卡、银行卡、在114黄页上植入虚假的“公证处”电话等。之后,纠集昌某年、程某、康某、许某芬、彭某、严某参与电信网络诈骗。
为此,他们还准备了一套“诈骗脚本”:当有人捡到虚假“抽奖卡”并来电咨询时,由彭某冒充虚假公司的前台接听“兑奖热线”,对“中奖者”声称要其将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中奖卡上的密码用手机发送短信至昌某才等人为诈骗事先准备的手机卡上。接着,彭某将信息记录在本子上,交由程某、王某等人再冒充“兑奖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给“中奖者”,诱使其将姓名、手机号码、开户银行名称、银行卡账号发送短信至指定的手机卡上。程某、王某将以上信息记录好后,由毛某、康某进一步诱使以上人员,谎称公司已将“奖金”交由银行办理手续,要“中奖者”拨打虚假的银行电话号码(实为诈骗犯罪事先设定)进行查询“奖金”是否到账,此时,许某、严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对“中奖者”谎称,还需交6000元“公证费”到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接收该赃款的银行账户实为诈骗犯罪事先设定)。最后,由王某、康某冒充“公证处”工作人员。交叉接听电话进一步诱骗“中奖者”交6000元公证费。
受骗的“中奖者”交完6000元公证费后,若仍未意识到被骗,并继续打电话至公司咨询的话,王某、毛某或者昌某才就以需交3万元“个人所得税”、1万元或2万元的“保证金”为由,继续诱骗“中奖者”交钱。
同时,为了安抚“中奖者”,他们还会告知对方,可以拨打114查询当地“公证处”电话号码进行“求证”(实际上系昌某才犯罪团伙植入的虚假“公证处”电话号码)。
通过“中大奖”的骗局,昌某才一伙共诈骗68000元。2018年1月,昌某年又与他人组成电信网络诈骗团伙,诈骗他人财物76000元。
帮“部队”订购物资赚差价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康某伙同代某、吴某(另案处理)商量策划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他们准备“诈骗脚本”、作案工具手机、“钓鱼网站”、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合同等,收集多省份犯罪对象的相关资料,同时,康某等人从刘某(另案处理)处多次购买用于作案的多省份的手机卡,并纠集付某等4人(均另案处理)、严某参与。
实施诈骗时,先由付某、夏某冒充军队、消防队的军官,以部队到当地训练、演习为借口,需预定宾馆房间为由,引宾馆负责人上钩,接着,由吴某冒充部队军官,让宾馆负责人帮其到“部队指定的”网站(该网站以及网站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均系犯罪团伙为犯罪而购买的)订购“营养餐”等物资,并要其到互联网上查询后联系“商家”。
而此时,冒充“商家”的康某伺机以待,以可从中赚取差价为诱饵,诱骗宾馆负责人订购营养餐等物资,让宾馆负责人支付订货款,随即,宾馆负责人再与吴某联系,吴某以有发票才能报销以及到时与住宿款一起结算等借口,以“部队”的名义与对方签订物资采购合同,进一步诱使对方先行支付订货款给“商家”。
通过这种帮“部队”订购物资赚差价的诈骗方式,康某等人共计诈骗数额为人民币201862元。
提醒
假银行、假WiFi,这些套路得留神
检方提醒,电信诈骗类案件有“作案手段更新快”、“犯罪主体不确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犯罪对象范围广”、“犯罪收益率高”等特点。另外,电信诈骗依托网络媒介,行为人在避免与受害人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实施骗局,隐蔽性较强,这些也给案件的侦办带来一定难度。所以,针对以下典型骗局,需要严加防范。
1.贫困助学诈骗。某大学新生小徐,先接到自称是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她办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随后又接到另一个电话,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需尽快领取,井要求她将9900元学费汇入一个指定账号,半小时后会返还学费并发放助学金。小徐完成操作后发现对方电话关机,才明白上当了。
2.冒充运营商诈骗。张先生收到号码“10000”发来的一条短信,称张先生有大量积分,可兑换话费。张先生随后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进入兑换话费的网页,并按提示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支付密码。张先生等了几天,反而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转走两万余元。
3.冒充银行诈骗。李女士正在玩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银行卡消费积分兑换短信,没有多想就点开了链接,并按提示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又输入了××银行短信发来的验证码。没想到短短数十秒后,就收到多条共计转款9998元的短信,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4.钓鱼WiFi诈骗。张女士在一家商场内连接了一个没设密码的WiFi,随后在某网购平台上对商场一件衣服进行比价,由于价格便宜近一半,她毫不犹豫地通过手机支付在该网购平台购买了这件衣服。不久,张女士的手机收到短信提示,其信用卡被盗刷4笔,总金额高达8000多元。
5.木马病毒二维码诈骗。倪女士经营一家网店。前不久,一位买家在准备支付时,希望倪女士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进行结算。倪女士为得到对方“好评”,便用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随后出现一个链接网址,点击后很久也没显示成功,且手机变慢。倪女士立即用电脑登录支付宝,发现银行卡上的9万元已被转走。
潇湘晨报记者 周凌如 通讯员 刘高妮 岳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