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永:告别“南方周末”
大家不用去猜,这里既没有政治原因,也没有经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互联网时代,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它能够承载与《南方周末》纸质版不知道要多多少倍的信息、知识、思想和势能。它强大的“取代性”搞得我这几天一直在纠结中。究竟继续订还是不再订阅?我与《南方周末》有27年的亲密关系。说亲密其实很简单,我就是一老客户,在《南方周末》三岁不到的时候就开始成为它的客户,27年如一日,死心塌地订阅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骨灰级粉丝。
《南方周末》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它用文字组成的信息、报道、大篇幅的经济分析、政治评论、国际形势、文化评论以及一些思想随笔,成为我大学毕业后继续充电的一份好报纸。说句实话,在国内我还真没感到有什么报纸可以超过它(这可是很得罪人的话喔)。它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它是经济的也是人文的,它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它散发着思想的光芒,却很少说教的语气,它锐利的眼睛是一把解剖刀,它温情的关怀总能触及灵魂。
有时候出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它,躺在椅子里先看看过把瘾,然后再干其他。有一次出差错过订阅,那真是恼怒自己得很,不得不每次都跑到街上去现买。真怕错失好文章。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习惯上的依赖感。就像现在无事要摸摸手机一样,那时,总是在书房、厕所、客厅,或是在开会、在路上带着这张纸,跟情人似的。
27年的感情,今朝就要分别了,真有点舍不得。可是,手机作为终端,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各种公众号的微信平台,包括《南方周末》自己的手机电子版,这一切海啸般席卷而来,谁能扛得住?没人!纸质报纸灭顶之灾已现端倪。
这就牵涉到现在最时髦的一个概念“互联网思维”。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急剧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人与团队的关系都注入了新的要素。谁早发现这些新的要素,并能够顺应、操控,谁就能拥有今天或者明天。
科技是残酷的,新的技术总是将旧的技术彻底否定。电话取代了油灯,电影取代了皮影,手机取代了哔哔机······现在手机终端会不会取代报纸?恐怕这一天不远了。
告别《南方周末》就是告别一个时代,告别一个熟悉的工业时代的产品和工业时代连带的很多东西。告别就意味着必须重新学习,必须用新的东西取代旧的东西。哪怕你有所忧郁,难免怀旧,但是,如果想不被时代抛弃,你就得前进。忧郁和怀旧只能限制在审美层次上,像现在一大批古玩家一样把玩把玩而已。
再见,《南方周末》!(纸质版的)
(稿源:星辰在线)
(作者:张建永)
(编辑:向虹云)